特朗普暗示不想继续提高对华关税的相关内容,来智搜看看。
2025年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不希望继续提高对华关税,并暗示可能降低现有关税水平。这一表态标志着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出现阶段性调整信号,背后涉及多重动因与复杂博弈。
一、核心表态与政策转向
特朗普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称:“在某个时候,我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所以我可能不想让关税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达到现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关税,因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们购买商品。” 这一表态与他此前对华加征145%关税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据白宫披露,当前中国输美商品实际面临最高245%的复合关税(包括“对等关税”和芬太尼相关附加税)。
二、政策调整的驱动因素
美国国内经济反噬
高关税导致美国企业进口成本激增,特斯拉、苹果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市值累计蒸发超1.5万亿美元,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1.7%。60妖精在跳舞呀
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可能使CPI长期维持高位,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约830美元。
中国反制措施效果显现
中国对美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取消波音订单、削减90%美国石油进口,并推动供应链“去美国化”,使美国关键产业受损。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降至14.7%,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迅速填补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缺口。
国际孤立与盟友压力
美国试图通过“二级关税”胁迫他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受挫,日本、欧盟等拒绝配合,越南转而与中国签署40项合作协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指出,美国因频繁撕毁协议已丧失国际信誉。
三、中美博弈态势
美方策略矛盾性
特朗普团队仍试图通过关税施压限制中国制造业,要求第三方国家对华商品征收“二级关税”,但被曝缺乏具体实施方案。
政策反复性显著,4月9日宣称对75国暂停加税90天,4月16日又将部分商品关税提至245%,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中方立场与应对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对美“数字游戏式”加税不予理会,坚持要求美方先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通过“双循环”战略深化与东南亚、欧洲合作,中欧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37%,RCEP区域内贸易占比提升至34%。
四、未来风险与挑战
短期博弈焦点
特朗普或以TikTok交易为筹码寻求谈判,但中方坚持“解铃还须系铃人”立场。
美国财长贝森特被曝秘密接触中方,试图在3-4周内达成临时协议。
长期结构性矛盾
美国《关键矿产安全法》拟投入500亿美元重建稀土供应链,但业界评估需10-15年才能摆脱对华依赖。2097品茶说酒
中国对美债持仓量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推动多国加速“去美元化”。
风险提示:特朗普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其表态可能随中期选举压力反复调整。4月18日,加州已起诉联邦政府“违宪加税”,司法博弈或制约政策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