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 最近,我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部分作品,他独树一帜

沧海一粟情感 2025-04-19 08:34:08

清静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 最近,我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部分作品,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让人很享受。 从文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位热爱生活,信仰佛教的人,他的文章和他本人一样,阳光,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清静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平常心有情味,柔软心无挂碍。”这是他所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 我最喜欢的是“欢喜心过生活”这句话。 何谓“欢喜心”?就是我们始终有一颗快乐无忧,豁达开朗的心,而这颗心正是当下,是现在,是此刻就拥有!  记得很早以前有个故事,一位老妇人每天会到到寺里烧香,而且总是哭哭啼啼的。寺里的住持看久了,觉得很奇怪,便问这位老妇人:“你为什么每天总是哭个不休呢?” 老妇人回答道:“我哭是因为我的那两个女儿,我的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老太太边说边用衣袖擦眼泪。 “这不是很好吗?”住持微笑着说道。 “你说得倒轻巧啊!天晴了,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愁不愁人!”老太太刚说完,住持同情地点点头。  “下雨了,谁来买大女儿的鞋愁不愁人!”老太太继续说道,住持又是点点头。 “愁死我了!愁死我了呀!”老太太竟至拍膝捶胸了。  “你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呢?”等老太太哭累了,住持平静地告诉她,“天晴了,大女儿的鞋店生意就红火;下雨了,小女儿的雨伞就有了销路。这不是很好吗?” 经过住持的这一番点拨,老太太破涕为笑:“瞧我这个死脑筋,怎么没有想到呢还是你高明啊!” 从此,老太太来回住在两人女儿家,天晴也笑,天雨也笑,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拥有一颗欢喜心是多么的重要!其实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人的一生不可能背负起他所遇到的一切,也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一切。 正如一首歌词所说:“一生中能实现一个从小就植跟于心底的理想;一生中能坚持一种崇高而有意义的追求;一生中能拥有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就足已了。” 真的,人的一生如果能像这首歌词所说那样足已,就不会留有太多的遗憾。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一颗欢喜心。这也许是句大白话,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做天上的太阳,那么你可以做一颗星星,但要做天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这句优美的哲言,使我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含义。 在热带雨林中做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固然美妙,但如果不能,做内蒙古草原上一根嫩绿的酥油草也很浪漫;能做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真是再好不过,但如果不能,做博大幽静的唐古拉山也很不错。 但实际上,造物主是吝惜的,他不会给一个人太多。 正如一句时尚的话语所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掉一口的苹果。 有谁能想到,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呼声并谱出闻名世界的《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家贝多芬竟是位双耳失聪者;美国伟大的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个聋哑瞎的残疾人;她曾发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吧!”的呼声,英国物理学家史帝芬霍金更是常年坐在轮椅上…… 能懂得这一点,你的心就会变得平静,你就会懂得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心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以一颗欢喜心看世界,给人带来的是平和,是安然,是坦荡,是宁静。 同样一件事,以不同的心态待之,就会表现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前面老妇人晴天、雨天的故事。 以平常心看世界,不仅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还会有一个健康的自身。其实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完全取决于一颗欢喜之心。 因此,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世界。那样我们只会一叶障木,不见泰山。想想这些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患得患失,只能徒增我们内心的伤感,只能使我们的心情变的更加烦躁。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自寻烦恼,去苛求自己呢?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心境,而肉体只是生命的载体。 用一颗欢喜心去看世界,用一颗平常心去看世界,你会发现天原来可以那样蓝,树原来可以那样绿,生活原来可以那样的美丽。 你虽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你虽不能选择自己的面容,但你可以选择笑容呀。 朋友们!人生苦短,我们要时刻都起欢喜心,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无论我们遭受怎样的挫折,经受多大的打击,只要我们始终对生活怀着一颗欢喜心,去接受一切境界,我们就可以活得轻松无忧。

0 阅读:0
沧海一粟情感

沧海一粟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