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实验后,回家看母亲,谁知道95岁的母亲看到他之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误解了的三十年的不孝子,此刻终于证明了自己!
1958年,黄旭华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去开会。他临走前还和母亲说,等我回来。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0年。
黄旭华去开会后,就一直没回来,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此时的黄旭华,已经被秘密调到北京,参加“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所以,黄旭华对家人什么都不能说。
当时他接到这个调令时,也很纠结。他一直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来报效祖国,现在接到这个调令,他非常激动。
但一想到,这个工程是属于绝密的,而且耗时不短,如果接受,就得隐姓埋名,不能见到亲人,家中的妻子还有一岁的女儿,以及60岁的双亲会理解吗?
思索过后,黄旭华心中的国家大义战胜了个人情感。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让黄旭华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去,竟然让所有人骂他是不孝子。
29位成员带着满满的信心准备制造核潜艇。可现实却给他们沉重的一击。
他们29个人都没有接触过核潜艇,也没有相关的知识,而在技术方面,西方国家封锁的很严,我国根本没有任何核潜艇的相关资料。
尽管困难重重,黄旭华他们依然坚定地认为,“我国一定会建造出属于自己的核潜艇。”他们不断地从国外的各大杂志报纸搜集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位爱国华人,偷偷托人从国外买了一个核潜艇的模型带回来给他们参考,这无疑是如虎添翼。
之后,黄旭华便带领团队,自力更生,从零开始。那时还没有计算机,没有计算器,他们就用算盘,将所有的数据一点点地算。
在制造核潜艇的这些日子里,黄旭华一直隐姓埋名,30年未能回家,与父母的联系也只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后来,工作越来越忙,黄旭华的回信也越来越少。
一日,黄旭华收到一封家信,“父亲病重,速回。”黄旭华见状,悲痛万分,立刻决定向领导请假。
可转念一想,核潜艇的制造现在正是关键时期,他又是总设计师,如果他请假,势必会造成很多麻烦。
他忍住心中的悲痛,郑重地朝家的方向,深深地磕了三个头,就当送别父亲,重新回到科研岗位。
黄旭华缺席父亲的葬礼,兄弟姐妹都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工作,连父亲去世都不回来,母亲怒骂:以后黄家没有这个不孝子!可黄旭华心中何尝不是痛苦的,他也想回去尽孝,他也想家,可是他现在挑着重担,他不能走。
经过11年的努力,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了
1988年,62岁的黄旭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深潜核潜艇!美国曾因同类试验艇毁人亡,黄旭华却执意亲自上艇:“我是总师,要死我先死!”
面对生死考验,他写下遗书:“若回不来,不要追查潜艇残骸!”
300米深海极限试潜成功那一刻,他含泪高歌《歌唱祖国》,现场官兵哭成一片!
当潜艇浮出水面,他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功成名就,黄旭华终于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30年未曾归家,未曾见过亲人,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
他心中忐忑不安,自己回去后母亲和兄弟姐妹会不会认他。
其实,黄旭华的担心是多余的。一本叫《文汇月刊》的杂志里,有一篇关于黄旭华的报道,里面介绍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这篇文章早就被他的家人看见了,也知道这些年黄旭华不能归家的苦衷,心中早就原谅他了,也盼着他归家。
当黄旭华踏进30年没有回的家,看见家人都在等他,他噗通跪倒在已经90多母亲面前,抱着母亲那瘦弱的身躯,泪流满面。
母亲对身边的人说:“你三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他不是不孝子。”
黄旭华本来做好了准备挨骂,母亲的话却让他一愣。母亲流着泪说:“你这三十年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黄旭华为了国家事业,不惜背上“不孝子”的骂名,黄老是伟大的,是值得人民铭记的。
做隐姓埋名之人,干惊天动地之事,不正是黄老一生的写照吗?
在2月6日,黄老辞世,他的离去,是中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前几日大S去世,热点流量铺天盖地,黄老去世,却毫无波澜。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黄旭华是谁,有网友做出高赞回答,你摸一摸自己的脊梁骨,有一节是他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