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文】的几个知识点
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文,俗称老满文,与蒙古文字头数目和形体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
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利用在字头旁加圈加点、改变某些字头的形体、增加新字头等方法,表示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规范了词形,改进了拼写方法,并创制了专门拼写外来语的字头。改进后的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正字法,具有明显区别于蒙古文字母的特征,俗称有圈点满文。
1748年,乾隆帝命参照汉文篆书创制了满文篆字,共有32种字体,依笔画的特征命名,如缨络篆、龙书等,用于篆刻及艺术创作。
满文在清代作为“国书”在文牍中与汉文并用。
辛亥革命后,满文基本上不再使用。
最早的满文文献有《满文原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