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关于香港若曦妈妈的新闻,让我思考了很久。这位妈妈在离婚时选择不要女儿,理由是不想围着子女转一辈子。她说会把房子和女儿都留给前夫,自己住在附近。表面上看,这个决定似乎很"现代",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孩子不是物品,不能像分家具那样简单分配。一个六岁的女孩,突然失去每天见妈妈的生活,心里会怎么想?保姆可以照顾生活起居,但永远替代不了妈妈的拥抱。爸爸性格冷淡,孩子以后遇到委屈找谁诉说?这些实际问题,不是一句"新时代"就能解决的。 我见过太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朋友离婚后独自带女儿,虽然辛苦,但女儿现在开朗自信。另一个朋友把孩子留给前夫,现在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见到妈妈时总是怯生生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的选择。 现代社会确实提倡个人价值,但为人父母就要承担责任。不是说一定要牺牲全部自我,而是要在自我和孩子之间找到平衡。比如可以请家人帮忙,或者和前夫协商共同抚养。完全抽身而退,对孩子太不公平。 生育是自愿的选择,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要负责到底。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物质条件,更需要父母的爱与陪伴。若曦妈妈说她会在附近住,但孩子需要的是每天都能依靠的温暖,不是偶尔的探望。 你觉得呢?当父母的个人追求和孩子需求冲突时,该怎么选择才最合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香港若曦妈妈的新闻,让我思考了很久。这位妈妈在离婚时选择不要女儿
觅珍聊娱
2025-04-19 10:14:4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