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2年,隆庆帝驾崩。内阁首辅高拱趁着夜色来到李后的寝宫,刚走到殿外,就听

史说畅谈呀 2025-04-19 10:35:36

公元1572年,隆庆帝驾崩。内阁首辅高拱趁着夜色来到李后的寝宫,刚走到殿外,就听见两男一女的快活笑声。高拱停下脚步,在外面偷听,听了一会,顿时觉得耳红面热,心跳加速。

隆庆帝临终前,召见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还有皇后,太子生母李贵妃和不满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太监冯保在一旁做笔录。隆庆帝气若游丝,拉着高拱的手说:太子还小,天下要拜托你们了……说完,隆庆帝就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太子朱翊钧“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高拱也老泪纵横,悲痛欲绝。他看着才10岁的太子,不禁说了一句: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他没想到,这句话竟然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隆庆帝死后,太监冯保拿出一份遗诏,里面写着: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当时的高拱,朝中威望如日中天,遍布爪牙,独揽大权,可现在遗诏竟然让太监来分他的权力,这让高拱很生气,太监凭什么辅政,这里面一定有鬼。但他想到司礼监太监也是自己人,也就没吱声。

可只过了一天,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第二天,另一条遗旨颁布: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退休,秉笔太监冯保接任。

高拱终于发现,自己似乎被骗了。局势对自己十分不利。经过短暂的慌张后,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叫来自己的心腹大臣商议,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随后,高拱让他心腹大臣开始弹劾冯保,说他身为太监,竟向先帝进送燥热之药,导致先帝因此而死。还假传圣旨,实现自己掌权的野心。这摆明了就是要把冯保往死里整。

但冯保也不是吃素的主,他一直尽心尽力李贵妃母子,隆庆皇帝还称他为“大伴”。仗着李贵妃为他撑腰,在宫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那些弹劾把高拱把冯保惹恼了。他赶紧去找来张居正,对他说:高拱权势滔天,高拱现在越来越嚣张,这样下去我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了,这次如果我赢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就是张大人你的。

其实,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原来是不错的。只是在隆庆帝的爹,嘉靖帝去世时,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只召见了张居正来写遗诏,没有通知已是内阁成员的高拱,这让高拱对张居正心生嫉妒。

还有传言张居正接受了徐阶(高拱的敌人)的三万两白银,救他的三个横行乡里的儿子,这让高拱和张居正之间的误会日益加深。也让张居正觉得,这个人必须尽快除掉,要不然可能被除掉的就是自己。

加上张居正也不想做小弟,他想当大哥。马上和冯保一拍即合。

在冯保来之前,高拱已经来找过张居正,张居正很热情地接待了他,高拱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告诉他。

张居正表示誓死追随高拱,为表决心还加了一句:除掉冯保易如反掌。

张居正心里明镜似的,他深知,不能支持高拱,若高拱赢了,自己还是小弟。所以表面上迎合高拱,暗地里却将高拱的计划全部告知冯保。

冯保知道了高拱的计划后,极度的恐慌和愤怒,但却毫无办法。此时的张居正却临危不乱,他镇定地告诉冯保有一个人可以除掉高拱。就是皇帝!

可皇帝和高拱也没有冲突,他凭什么除掉高拱呢?然而,老谋深算的张居正狡猾地笑了一下说:除掉高拱,只需要对皇上说一句话。不过这句话要改一改。

张居正和冯保在李贵妃和皇后面前将隆庆帝驾崩时说的“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只改动了几个字,就将感慨变成了谋反。皇后和李贵妃大惊,也十分愤怒,皇帝刚刚去世,你高拱竟然来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当时,高拱正好去向皇后商议要事,没想到殿外偷听他们谈话。听完后,瘫软在地,他知道自己的官当到头了。

果然,圣旨来了,太监念到,先帝驾崩以后,召内阁三人,我们母子三人一起接受遗嘱,先帝说太子年龄小,让你们好好辅佐,高拱居然专权擅政,完全不把我们母子放在眼里,不知道你高拱想干嘛?我们母子三人,吓得整天吃不好,睡不好,高拱你还是回老家吧!马上就走,不得停留。

张居正接任首辅,心系百姓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改嘉靖在位时的颓靡和财政亏空及边防到了松懈,迎来了大明朝的辉煌十年。

在这场权利斗争中,张居正可谓是高级政治操盘手,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利用皇后李贵妃和小皇帝孤儿寡母的心态,一举击倒高拱 。

但张居正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危险,心系百姓,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虽然他的道德并谈不上高尚,但是有两样东西,他是绝对没有丢弃的,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0 阅读:649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