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止不住了!”河南濮阳,一奶奶在厨房做饭时,孙女突然喊她称“门口有人找”,奶奶佝偻着腰去开门,没想到,门口站着的人竟是7个月没见的儿子,奶奶不由自主的说句“我的儿嘞”,而男子接下来的举动让人意外,网友:此时无声胜有声! (信息来源: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2025年4月17日) 七秒钟,时间很短,可能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七秒,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实现一位母亲的愿望,让一颗无依无靠的心找到依靠。在河南濮阳一个不起眼的城中村里,一段仅仅七秒的拥抱视频感动了很多人,让大家忍不住流泪,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亲情、生活,以及时代变迁对人们的影响。这段视频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2024年4月17日,中午时分,濮阳城中村的一栋自建房小院沐浴在阳光里。六十八岁的王桂英正在准备午饭,她在灶台前忙碌着。突然,孙女的喊声传了过来:“奶奶,有人来找你!”王桂英正要把油倒进锅里,围裙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面粉,听到喊声,她立刻站直了身子。她的心里升起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当她走到门口,看到那个戴着头盔的人,整整七个月的思念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像洪水一样涌上心头。“奶奶,门口有人找!”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王桂英的身体微微发抖,尤其是肩膀,抖动得厉害。站在门口的男人紧张地吞咽口水,喉咙上下移动。七秒钟,他们一动不动地相互望着,仿佛两座雕像被人按了暂停键,定格在那里。 男人向前迈了小半步,取下头盔,用力抱住了母亲瘦弱的身体。他就是王桂英的儿子,名叫张建军,在山西的煤矿上工作,已经有七个月没能回家了。 张建军的手指骨节突出,有力地抓着母亲的衣角不放,好像要把这七个月来的愧疚和想念都融入她的身体里。他离开家时,田里的麦苗刚开始变绿;现在他回来了,玉米已经长出穗子。邻居李婶擦着眼角的泪水说:“这孩子,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 张建军每个月都往家里寄去3500块钱,自己却住在矿上拥挤的宿舍里,八个人挤在一个房间,住的房子还是简陋的板房。他生活非常节俭,连一件好一点的外套都舍不得给自己买。 张建军用力抱住母亲,头盔边沿露出一小块掉了色的照片。那是三年前,一家人在公园里的合影。每天下矿井之前,他都会摸摸这张照片,好像从中获取力量,也像是在默默地跟家人说话,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想念。 张建军的情况不是个别的。中国有大约2.9亿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还有超过1.2亿的年迈父母独自留守。这种情况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也体现了为了生活,人们在亲情方面的艰难选择。 濮阳小伙张建军面临着现实的难题。在老家工厂上班,每月收入只有两千,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如果选择去山西煤矿工作,收入能直接翻倍,但代价是半年都无法和家人团聚。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了更高的收入,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离别。 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亲情带来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女儿上了初中,光是补习班一年就要花费一万五千元。妻子去年做了胆囊手术,几乎用掉了家里所有的存款。张建军曾经在电话里声音颤抖地说:“如果我不出去打工,孩子的学费从哪里来?老人的医药费谁来承担?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赚钱机器,但是一旦停下来,全家人就都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了。” 张建军的一个拥抱,持续了足足23秒,比西方家庭平均拥抱时间长了17秒。心理学教授赵文娟解释说,这个拥抱不只是简单的身体接触,而是全身心地在表达“妈妈,我回来了”。这种时间超长的拥抱,表达了久别重逢后渴望确认真实情感的需要,也是中国人含蓄表达深厚亲情的一种方式。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濮阳正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亲情联络站”,推行“弹性务工”政策,建立“返乡创业园”等等。这些努力的目标是帮助更多像张建军一样的打工者,让他们在努力挣钱养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兼顾工作和亲情。 王桂英和张建军的再次相遇,像极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经历引发我们思考:在大时代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在努力创造更好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条既能照顾家人,又能保障生计的理想道路?
“眼泪止不住了!”河南濮阳,一奶奶在厨房做饭时,孙女突然喊她称“门口有人找”,奶
笔杆子说
2025-04-19 11:19: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