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2日,当德军跨越德奥边境,准备实施德奥合并之时,奥地利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然而,这并非是由于奥地利军事力量相对德国的低下。事实上,相对于德军远道而来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奥地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强于德国的军事力量。因此,军事力量的强弱并非决定奥地利是否抵抗的关键性因素。 德国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德奥合并,主要得益于两国在漫长历史中拥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即使在奥地利被排除于统一的德国之外,德意志因素也没有在奥地利国内彻底消失。尤其是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倡导民族自决,促成了许多民族实现自治。然而,由于当时的实力对比,同一民族组成的德奥两国要求统一的愿望却被大国否定,只能被迫接受战胜国对中欧地区的安排,即奥地利保持独立。 然而,在奥地利国内,尤其是文化领域,德意志文化因素依然被强调,这种文化的亲缘性使得两国更容易亲近。同时,两国人民对德奥合并一直处于渴望之中,并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方式以及舆论宣传,将德奥合并问题始终保持在"激活"状态,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局势动荡不安,内外交困。在政治方面,党派分裂,缺乏团结,导致奥地利呈现出一个分裂的社会状态;在经济上,频繁的经济危机和奥地利政府解决措施的无效,更加坚定了战后民众中始终存在的奥地利无法独立存在的想法,削弱了人们对奥地利集中力量对外的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充满活力、雄心勃勃的德国,对于陷入困境的奥地利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德国纳粹党人利用两国共同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巧妙地运用民族主义情绪,将德奥合并描绘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他们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广播、电影、报刊等,不断渲染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强调只有团结在一个强大的德国之下,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些宣传在奥地利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奥地利人开始认同纳粹党人的观点,认为只有与德国合并,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种氛围下,奥地利国内的亲德势力不断壮大,为最终的德奥合并奠定了群众基础。 1938年3月12日,当德军最终跨越边境,准备实施德奥合并时,奥地利国内已是一片欢腾,人们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甚至奥地利军队也纷纷投诚,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抵抗。这一切都表明,德奥合并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更是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德奥两国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民众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奥地利国内政治经济的困境、以及纳粹党人的巧妙宣传,共同促成了1938年德奥合并的顺利实现。这一事件也再次证明,在民族国家的兴衰更迭中,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往往比军事力量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1938年3月12日,当德军跨越德奥边境,准备实施德奥合并之时,奥地利没有做出任
星瑞看历史
2025-04-19 11:32:27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