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接受波音飞机后,欧洲有样学样,要打就打美国的命门!

国际风云观察哨 2025-04-19 11:34:30

2025年4月的西雅图阴云密布,波音工厂外的停机坪上,数十架贴着中国航司标识的飞机在冷雨中蒙上水雾——这些价值百亿美元的金属大鹏突然成了烫手山芋。就在同一天,大洋彼岸的欧洲传来瑞安航空CEO奥利里的强硬表态:“如果关税导致波音涨价,我们考虑推迟交付”。

这是中欧罕见的在国际事务中达成的一次默契。说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不得人心,盟友都看不下去了。中国航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的决定并不是临时起意。彭博社披露的细节显示,波音在中国积压的55架待交付飞机中,仅库存占用资金就高达10亿美元。

从经济帐来算,每架波音787的采购成本因美国关税飙升至5亿美元,比国产C919贵出近三倍。这给中国航司除了难题:既要被迫支付天价账单,又得忍受波音近年来频发的质量丑闻。从2023年737 MAX螺栓缺陷,到2024年787机身复合材料分层,再到今年FAA突击检查发现的23项管理漏洞,波音的品控危机早已不是秘密。

有趣的是,中国的拒收政策,意外影响了欧洲的决策。当瑞安航空威胁要推迟接收25架737 MAX时,这种跨越欧亚大陆的配合,倒像是提前给波音量身定制围剿。中国和欧洲占据波音全球交付量的40%,这两个市场同时收紧口袋,等于掐断了波音的输血管道。当年波音兼并麦道时何等风光,如今自己却要重蹈“忽视新兴市场”的覆辙。

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工厂里,堆积如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问津——这些专供波音787的部件,60%的供应商来自中国。波音从中国采购的钛合金锻件,正是其军工产品F-15战斗机的核心材料。当产业链的“七寸”握在别人手中,特朗普承诺的“带回工作岗位”,所谓“制造业回流”就成了空中楼阁。

中欧的默契行动撕开了美国霸权的骄傲。中国商飞C919生产线昼夜不停的运转,与空客天津基地扩建的第二条总装线,正在重构航空工业版图。这种替代不仅是产品的迭代,更是规则的颠覆:当C919拿下欧洲适航证、ARJ21新增20条支线航线,意味着全球适航标准的话语权开始松动。就像网友调侃的:"以前总说中国制造质量差,现在轮到我们给波音贴不合格标签了"。

波音的困境折射出美国产业政策的深层次矛盾。五角大楼抽调精锐团队研发六代机F-47的单子,看似能为波音续命,实则是饮鸩止渴。军用订单虽利润丰厚,但民用市场的溃败会掏空波音经营中现金流的基础。当年麦道衰亡的三部曲——依赖军品、技术停滞、丢失新兴市场,正在波音身上加速重演。

中美欧航空博弈本质是高端制造话语权争夺,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与欧洲跟进推迟交付形成呼应,一定程度上更加暴露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危机。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更多进入服役序列,国产大飞机也将推动全球航空产业链重构,国际买家也将会有更多选择,标志着过去“西方定标准、东方当买家”旧秩序的瓦解。

0 阅读:234

猜你喜欢

国际风云观察哨

国际风云观察哨

设立国际风云观察哨,为您实时监测全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