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延伸到能源领域,这让一直觊觎中国能源市场的俄罗斯,看到了机会,并再次试图向我国推销,有利于俄罗斯的新天然气管道提议。 不过,俄方的这个想法,很快遭到了我国的否决,我驻俄大使张汉晖明确表示,俄方关于途经哈萨克斯坦的管道提议无法实现。于是,面对我国回绝,俄罗斯和蒙古着急了,希望劝我方回心转意。
俄罗斯能源部对外发表声明称,宣布派出能源部长齐维廖夫访华,与我国讨论燃料能源综合体各领域的能源合作,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扩大俄罗斯能源资源对华出口的前景。 对此,俄方明确表示,希望能就推进液化天然气项目和供应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而且还将包括对华煤炭领域的出口合作。
显然,此次俄能源部长访华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推进天然气供应合作,这其中的重心,就是说服我国在管道过境和天然气价格方面,与俄方达成一个合适的条件。 对于俄方来说,由于新建过境燃气管道成本过高,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案,就是从哈萨克斯坦或蒙古过境,这样一来,既能利用向过境国家供气分担一部分成本,同时也在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从地缘和经济两方面获利。 不过,尽管这个方案有利于俄罗斯,但对于我们来说,既要付出额外延长的管道成本,又需要面临过境国家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未来俄方可能带来的地缘影响,以及国内能源布局考量,所以并不合适。
而就在我国否决俄罗斯关于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提案之际,另一个过境国蒙古看到了可乘之机。 蒙古工矿部部长顾问鲁·乔伊什会见中国石油集团代表时表示,愿同我方加强与蒙古的石油、加工品贸易、勘探研究合作,并就过境蒙古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交换了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两个国家针对一个项目只是交换意见,没有达成协议,这意味着针对该项目各自表明立场,并没有谈拢。显然从蒙方措辞来看,没有就过境蒙古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想要的目的。 实际上,不论是俄罗斯还是蒙古,都应该清楚,在当今供大于求的全球能源市场上,话语权并不在能源国供给方一侧,而是在我国为代表的消费国需求方一侧,如果条件不合适,价格谈不拢,不论关系再好,协议也很难达成。
此外,随着美国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贸易战,进一步打乱全球市场供需关系,再加上我国加快能源供应多元化,俄蒙能源出口将进一步承压,显然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定价权和主动权,都在潜移默化向着中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