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微博特邀体验团北京国际电影节【远叔叔的2025北影节观影短评(二)——《

电旋说娱乐 2025-04-19 15:22:54

北影节微博特邀体验团北京国际电影节

【远叔叔的2025北影节观影短评(二)——《孤寂午后》】

先说个花絮,《孤寂午后》是远叔叔本届北影节展映片单中最想看的一部,毕竟在大银幕上看阿尔伯特·塞拉作品的机会不多,基本上属于看一次少一次那种,然而本届北影节开票24小时之后《孤寂午后》的所有展映场次均有余票,还有不少“好位置”,远叔叔有点窃喜(去年海影节错过了本片,香港电影节也没去上)。

但这倒是非常符合塞拉导演对他的观众的要求,他明确表达过,对于一部电影,只有两种态度,接受或者放弃,接受并喜欢就去看,觉得不适合自己就干脆放弃,“我的电影本身如此极端和特别,以至于没有弱点并无法被批评...”,是不是因为塞拉的态度让影迷劝退我不知道,反正他的所有电影都够特别,《孤寂午后》亦是如此。

这是一部没旁白的纪录片,我很喜欢“无语言纯记录”,在影像世界里语言是无力的。塞拉自己的表述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拍斗牛,只是觉得好奇且极具张力”,看完电影你会觉得塞拉痴迷的是“竞争”,特别是“雄性的竞争”,斗牛这种生死角力是夸物种,斗牛这项活动又在运动和表演之间横跳,斗牛士的优雅和斗牛本身的血腥暴力也是巨大冲突,这么一看《孤寂午后》就只是呈现就足够冲突,当然也绝对会劝退很多人。

还有一点挺有意思,《孤寂午后》的镜头调度,画面语言,特别是几个段落的三机位的切换很有风格,塞拉不仅在呈现极具争议的斗牛这件事,还在用更有争议的方式,为观众提供视角,甚至是约束观众的视角——等同于每个去看塞拉电影的观众也必须要按照他设定的方式,甚至最好完全接受他给出的答案。

看《孤寂午后》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几天前的一场连麦直播,我问一部电影的几位主创,做喜剧的创作者是不是通常的不快乐,不快乐是因为创作者要努力思考和观众之间的共鸣吗?我得到了让我很惊讶的答案,那位喜剧人说,要思考,但不能绝对迎合,创作这件事,不管是喜剧还是别的什么,一定要有坚持,创作这件事本身是“自我”的,不迎合的创作更有意义。我看完《孤寂午后》能辩证地理解一点这句话了。

最后,有不少睡着的吧,看这部?

0 阅读:0
电旋说娱乐

电旋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