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空洞的,必须能够从书中读出血来”
颢东看文学
2025-04-19 16:02:10
我的私人书单
◻️大约是这两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太破碎和阴郁,我感觉自己好像行于春日长长长长的雨里和水上,许久见不到阳光,也靠不了岸。
·
◻️它们并不是很新的书,却给人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观感——这些当时随手记下的吉光片羽,终于有一天结成了细密的网,网住了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
·
◻️《马尔特手记》里尔克
/
这竟然是一本小说,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一痕血色。
/
书中的马尔特时时刻刻带着作者里尔克的影子,他和他一起在文字的空间周游,时而阔步而行,时而凝步沉思。
/
这位马尔特实在是个细腻又敏感的人,他有太多忧思和惊恐,有太多思维奔逸式的考量。
/
“我坐着且拥有一位诗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命运。”
/
但是我们还会发现,即便他那样想深入到诗人的深处,本书中以“诗歌”面目出现的表达几乎没有,反而是或长或短的散文式片段更多。
/
这里也就暗合了“马尔特”在书中的观点,他认为诗是一种经验性的阐述,重要的是足够的人生经验,而非轻易且飘忽的渲染。
·
◻️《契诃夫手记》契诃夫
/
这本才是作家本人的手记,记录了他生前偶然获得的零星灵感。
/
相较于前一本,它拥有更多的真实性,不再需要我们透过镜子映出的影像模糊地揣测其人。
/
我们会感受到,相对于大多数俄语作家,契诃夫谦逊谨慎得好似不像来自那片广袤荒凉的大地。
/
他厌倦于进行无谓的宏大叙事,笔下尽是一旦换了国籍,我们便可以常常见到的市井小民。
/
但也正是这样的市井小民和他们那些不甚重要和精彩的经历,构成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
·
◻️书是空洞的,热血才是关键,必须能够从书中读出血来。
·
◻️这是读书的意义,也是他们笔尖时时刻刻落于纸上,指向自身的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