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9 16:44:51

1161年,完颜亮命金军三队齐发,朝宋朝席卷,到了淮河地带才发现,高地上指挥主帅的竟然是一个文官,他顿时哈哈大笑:“是天神祝我伐宋呀!”百姓心中凄凉:南宋将亡。没多久,淮河前线就传来捷报。

宋高宗的“消息通腿脚快”是出了名的,即使是在床上,只要一有消息,下一秒他就能提上裤子迅速进入逃跑状态。

这样的皇帝当然也养出了如他一般德行的“猛将”,当时正值金兵进犯之时,宋高宗下令要各地驻兵严守防线,护佑大宋百姓安危,实际上是他在为自己担忧。

这不,当金兵从三个方向进攻宋朝的时候,金朝皇帝亲自进攻淮河一带,此地对金兵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当时的守军有个叫王权的,仅仅是听到风声就觉得自己命不久矣,竟直接率兵潜逃,这行为,跟当朝皇上简直如出一辙。

宋高宗是何人,当然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听说这厮竟然敢弃城,将自己的安危弃之不顾,也是非常生气。

但是他还是很清楚自己轻重缓急的,一面准备随时逃跑,一面又命人捉拿王权,另派文官前去安抚军士。

连皇上和武将都是这样胆小,文官又怎么能撑起场面呢?

前来的宰相自己也是怕得要死,走到半路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前行,开玩笑,百姓都在往后逃呢,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能做什么?

但这时,一位随行的文官虞允文站出来说:“叶丞相既然身体不适,那就由在下代劳前往吧。”

丞相自然乐见这样的局面,便连声应是,虞允文便独身前往,逆着逃难人群毅然前行。

来到前线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将士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别说敌人搞偷袭了,就是正面打过来,他们都没有取胜的可能。

问过之后才知道,新的主将还没有赶到,群龙无首,他们就像一盘散沙,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虞允文见此不禁摇了摇头,对他们说:“将士们,你们都是我大宋的好男儿,面对敌寇应当拿出千锤百炼的魄力。”这时许多将士们都抬起了头。

他接着说:“我奉命到此,与你们同在,凡是英勇杀敌者,我会将你们的名字一一呈到皇上面前进行褒奖。”

随后,很多将士们都站了起来,纷纷攥紧拳头说:“杀,杀,杀!”虞允文见军心终于被提起来之后,也松了一口气,但是这时,金军的大军已然朝他们逼近。

虞允文咬咬牙说:“好,今日我就暂代主帅一职,各方军士听我号令。”

他虽然是一介文官,却并不文弱,反而心智坚硬,从小通读历史,兵书自然也看过,这没见过猪跑还能没吃过猪肉吗?

淮河一带水网纵横交错,宋军当然非常注重这里的防卫,因为不管是金还是蒙古,都是擅长骑战,但是各个都是旱鸭子,碰不得水。

所以他有模有样的将士兵分到各路防线,步骑两军死守江边,而水师则立于淮江中央,全军肃然,整装待发。

虞允文做完这一切部署之后,找到了江边一处高地观战,他清楚自己决不能露怯,因此即使战况激烈,他也不曾退后半步。

淮河这地理优势一绝,金兵还真不好打,但是金军是抱着必胜的心态来的,一下就被打蒙了,最后只能慌忙逃窜。

回去之后,骄傲自大的金军首领自然认为不服气,所以就鼓励自己麾下的将士:“天神派我来降服南宋,对面这些老弱病残不足为惧。”

夜半时分,金军悄咪咪的进入淮河,没想到敌军就在这等着呢,虞允文早有防备,于是就列好队“请君入瓮”了,金军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样的乱世,连一些武将和一国之主都被吓破了胆,而虞允文这样的文官领军杀敌却不眨一下眼睛,这样的勇气都来自于他强大的爱国情怀。

连毛主席都认为他“功高至伟,千古一人”,他的存在是在告诉众人国家危难之时,不论文武,面对强敌依然有许多硬骨头。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同样有许多弃文从武的大英雄,他们的坚毅可一点也不比武将差。

0 阅读:216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