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我老公,为什么徐少华找老婆,选杨琨不选女儿国国王朱琳? 万万没想到,我老公脱口而出说一句话,你这不是废话吗!遇到朱琳的时候,徐少华已经结婚了,人家还选什么?说明一个问题,遇到好男人要趁早下手,从这可以看出,徐少华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1983年春天,徐少华和杨琨挤在济南10平米的婚房里,床头堆着《演员的自我修养》,墙角摞着杨琨写的导演手札。那时候《西游记》剧组还没找上门,两口子最大的烦恼是怎么用四个月工资买的席梦思床垫塞进蜗居。等徐少华披上袈裟成了“最帅唐僧”,杨琨早把缝纫机踩得冒火星——剧组发的袈裟掉金线,都是她一针一针给补上的。 观众看《女儿国》哭湿手绢那会儿,徐少华正捏着杨琨烙的韭菜盒子背台词。朱琳眼波流转说“御弟哥哥”,他满脑子是明天拍摄地有没有热水——杨琨有关节炎,得泡脚。剧组传绯闻传得邪乎,徐少华直接拎着结婚证找导演:“我这上有老戏骨,下有丑媳妇,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 这话听着糙,可比唐僧念紧箍咒实在多了。 说徐少华守旧?人家心里门儿清。90年代下海潮,多少演员改行开酒楼,他偏回山东搞话剧教育。杨琨导《布衣孔子》,他台上演弥子瑕,台下给学生抠台词,两口子办公室奖杯摞得比结婚证还厚。有次商演给的钱够买套房,他扭头带学生去汶川地震灾区义演,杨琨举着喇叭当现场导演,废墟里排的《雷雨》比黄金档电视剧还催泪。 朱琳被传“二十年未嫁等唐僧”,真相是人家二婚嫁圈外人,阳台月季养得比御花园还艳。观众总爱把戏里的眼泪当现实剧本,其实徐少华早看透了:“台上我是圣僧,台下我就是个怕老婆的山东汉子!” 有回访谈主持人问他遗憾吗,他嘿嘿一乐:“遗憾啥?真要跟‘国王’过日子,谁给我补袈裟?谁给我腌糖蒜?” 倒是杨琨的智慧更耐琢磨。《西游记》爆红那阵,多少导演抢着捧徐少华,她拦着不让接烂片:“咱吃的是表演饭,不是脸面饭。”后来徐少华穿袈裟走穴被骂“晚节不保”,杨琨在后台调着音响说了句狠话:“靠本事挣钱,比靠脸要饭强!” 这话戳破个真相:观众爱的哪是唐僧?是幻想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皮囊,真过日子还得找能补袈裟、腌糖蒜的实在人。 有人夸徐少华重情义,要我说他是人间清醒。当年《西游记》拍一半为五块钱片酬罢演,不是抠门,是算准了“唐僧不能掉进钱眼”的人设。选杨琨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搞艺术的谁不知道,好导演比好演员稀缺?如今两口子名字并排印在“文化部优秀专家”名单上,比什么荧幕CP都扛得住岁月。
我问我老公,为什么徐少华找老婆,选杨琨不选女儿国国王朱琳? 万万没想到,我老公脱
桃花笑流年
2025-04-19 17:05:40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