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折腾中小学老师? 今天,我读到“教师会”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是谁在折腾中小学老师?》,作者是汤勇。 这篇关于中小学老师被各类无关任务困扰的文章,揭示了现在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着实令人深思,我对文中观点深表赞同。 如今,中小学老师承受的额外负担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除了文中提及的庆典演出、招商拆迁、站街值守、巡塘守堰、APP 下载、“涨粉”“推销” 等任务,还有诸如参与各类问卷调查,且往往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问卷填写;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人口普查,老师们需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收集信息;以及为某些商业活动站台宣传,例如推广新上市的学习用品等。甚至在一些地方,老师还被安排参与城市文明创建的街头劝导工作,一站就是数小时,严重影响了他们备课、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一些年轻老师无奈表示,入职前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是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知识的汗水,可现实却是每天被这些毫无教育意义的琐事淹没。一位教语文的年轻老师说,为了完成某个部门要求的 APP 下载任务,他不得不花费两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和家长操作,原本计划的阅读课只能搁置。还有老师提到,参与一次招商拆迁的动员工作,从前期准备资料到现场讲解,耗费了整整一周的业余时间,那一周他几乎没有精力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 为何这些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屡禁不止?部分部门错误地认为学校人员集中、执行力强,能高效完成任务,便随意将自身工作摊派给学校。深层次原因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一些部门习惯以行政命令推动工作,不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当作完成任务的工具,肆意差遣教师,丝毫不尊重教育的专业性与教师的尊严。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培育祖国未来栋梁的重任,他们的精力应聚焦于教学与育人。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还中小学老师一片晴空。相关部门应深刻反思,摒弃错误观念,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杜绝随意摊派任务的现象。学校也要敢于对不合理要求说 “不”,积极维护教师权益。只有让老师们从繁琐的无关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让祖国的花朵在优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我小学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分配来一位女教师,刚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年龄19岁,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