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塘对于长沙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名。从八九十年代到二十年代初期,东塘地区一直被誉为长沙的第二商圈。当年,因为平和堂等商业体的出现,东塘地区的商业密度极高,可以和当年的上海南京路相媲美。 东塘作为区域性地名,最早是在三十年代。根据《长沙市志》的记载,东塘得名于一口水塘。这口水塘是当年长沙城城东郊区的一口大型水塘,水域面积大约为20亩左右,因为位于长沙城城东,因而水塘的名字得名为“东塘”。公元1930年,湖南省政府在此,设立了湖南农事试验场,后来,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塘也就被填平了,但“东塘”作为地名,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成为了当年长沙城城南重要的地理标识。 关于长沙市东塘地区的发展历程,总结一下一共有三个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早期的萌芽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从1930年开始,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1930年,湖南农事试验场的设立,是东塘地区开始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到1952年之后,湖南农学院、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纷纷聚集到东塘地区。五六十年代的长沙东塘地区,已经是颇有的名气的文教和科研的聚集地。到1983年,随着东塘百货大楼的建成开业,标志了东塘地区从农业试验场到商业中心的转移,这为后来东塘地区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二、东塘地区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东塘地区的黄金时代开始于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之后结束。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友谊百货、平和堂等百货公司巨头纷纷入驻东塘地区。这时期的长沙东塘,成为了长沙市的第二大商业中心,商业的密度堪比上海的南京路。这一时期,长沙人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南门口,北五里,中间东塘挤死人”。这句话将这一时期东塘地区的繁荣形容的惟妙惟肖。此时的东塘,集中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是当时长沙人消费的绝对核心区域。 第三、东塘地区一度陷入低谷时期。 这一时期的到来,是在2010年之后,这一时期,随着五一广场商圈和梅溪湖等商圈的兴起,东塘地区传统的百货商业模式逐渐走向衰落,客流面临直线下滑。再加上平和堂、金色家族等大型商场的关闭经营或者转型,使得东塘陷入低谷期后,从此一蹶不振。 虽然说现在的东塘地区,没有以前那么繁华了,但放在整个长沙市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2024年,东塘地区的纳税还是超过了两亿人民币以上。 如今的东塘,依然是规模庞大的商业综合体。为了发展经济,友谊商城等商场,增加了美容、餐饮、影院等符合现代年轻人爱好的项目,可以为将来东塘的复苏奠定基础。 现在,东塘还是长沙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沙地铁三号线在东塘设立车站后,让东塘地区进入了地铁时代。到2027年,长沙地铁七号线开通之后,东塘会是一个双地铁的换乘枢纽。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2027年之后,东塘地区的日均人数可以达到八万人次,可以激活并复兴东塘地区的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长沙市的东塘地区,从一口简陋的水塘,蜕变成现代化的城市商业中心,曾经这里是无比辉煌的存在。虽然,目前东塘地区繁荣程度已经不如以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里依然是长沙市规模最大、最有现代活力的复合型商圈。
见过反水的,没见过这么狠的!“西德尼的妈妈”又出来作妖了,对着断了三根肋骨的李圣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