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飞鹤、君乐宝给茅台们上了一课!

新浪财经 2025-04-19 21:45:14

当飞鹤、伊利、君乐宝等乳企以数十亿规模的生育补贴和全周期服务切入人口战略赛道时,一场关于企业角色重构的变革已悄然开启。这场变革的核心命题在于:企业是否应超越商业利益的单向收割,转而成为社会问题的共创者?

然而,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战役中,本应冲锋在前的白酒巨头们却集体静默。

作为高利润的国企龙头、宴席市场的既得利益者,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老窖、古井贡酒等主流企业代表至今未却在缺位。2023年数据显示,茅台、五粮液等6家上市酒企净利润总和约达1540亿元,约是乳业三巨头净利润的9-10倍,但尚无生育补贴观念。

当白酒企业仍在"升学宴"、"满月酒"、百天宴、婚宴等场景疯狂内卷时,支撑这些消费场景的人口基础数量增长却在处于萎缩中。

这种缺席不仅暴露了商业战略的短视,更折射出企业对新时代社会责任的认知滞后。而这种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严重失衡,正在动摇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宴席市场的悖论:收割者没有播种

白酒行业深谙“场景即战场”的商业法则。从婚宴市场的“喜酒营销”到升学宴的“状元酒”定制,从满月酒的生肖文创到寿宴的年份概念,酒企早已将中国人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转化为精准的消费场景。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跌破千万大关,行业预计当时婚宴市场容量同比萎缩23%,升学宴市场缩水18%。

2023年2月,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2022年,宴席白酒市场容量达2300亿元至2500亿元,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40%左右。其中,婚宴占宴席市场50%以上。

各大巨头的生肖酒、缘定酒、订婚酒等等产品溢价率常年超过50%。然而,这种“收割逻辑”正遭遇反噬:当年轻人因生育成本高企而推迟甚至放弃婚育时,白酒企业精心设计的消费场景正成为无源之水。

“我们忙着在宴席市场投放促销费用,却忘了宴席的前提是有人结婚、有人生子。”一位白酒行业资深人士的反思直指行业症结。

这种"收割式营销"与乳企"培育式投入"形成鲜明对比。君乐宝的"生育补贴计划"覆盖100万孕期家庭,后续能为每户年均节省奶粉开支3000元,其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是传统营销获客的3.6倍。

当90后父母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比已达42%时,任何不解决生育痛点的商业策略都是空中楼阁。乳企每投入1元生育补贴,能撬动5.8元的长期消费价值,这个商业逻辑白酒行业尚未参透。

当乳企以“生育补贴—用户黏性—终身消费”的链路构建人口战略闭环时,白酒企业仍困在“投放广告—促销压货—渠道回款”的传统路径中。这种只顾收割存量场景、不愿培育增量需求的做法,正在加剧企业与年轻消费者的割裂。

责任倒挂:千亿利润与零投入的反差

对国家而言,生育支持是关乎人口安全、经济活力的顶层设计;对企业而言,这却是一次重构商业逻辑的历史机遇。

乳企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生育补贴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公益支出,而是对未来消费市场的战略投资。飞鹤的“星耀会员”计划通过孕期营养指导、育儿服务绑定用户长达7年的消费周期;伊利母婴渠道的复购率较普通产品高出42%。这些数据证明,生育支持能够构建深度的用户信任,将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升级为“家庭成长伙伴”。

反观白酒行业,其战略惰性令人费解。以茅台为例,2023年净利润达862亿元,相当于飞鹤、伊利、君乐宝三家乳企净利润总和的5-6倍;茅台等主流白酒企业年度慈善支出不到净利润的1%,远低于乳企平均2%的水平。

若将其年净利润862元中的1%用于生育支持,即可覆盖8.6万新生儿1年的奶粉开支。但现实是,白酒企业的CSR报告里,"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等传统项目占比60%以上,直接生育支持项目尚属空白。

当一家企业的利润率超过90%、且具备国资背景时,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已不仅是道德选择,更是政治自觉。

白酒企业必须重新理解ESG投资。"生育支持不是慈善支出,而是对未来消费者的战略投资。当90后父母为选择婴儿奶粉品牌建立信任时,白酒品牌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营销模式重构:从场景营销到人口价值运营

各大白酒企业总部的营销中心的主机里,实时呈现着全国宴席市场的销售数据。但若将数据维度延伸至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会发现惊人的价值断层:各大企业企业掌握着600万新婚客户数据,却无人追踪这些客户三年后的生育状况,更不提构建"婚育成长价值曲线"。

"白酒行业需要从渠道争夺战转向人口价值争夺战。当酒企还在为宴席促销的瓶盖费内卷时,先行者已经开始运营人口资产。“未来十年,哪个品牌能率先建立'婚育成长基金',构建从结婚登记到子女成年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就能掌控下一个时代的消费入口”。

1.从消费场景补贴到生育成本分担

酒企可借鉴“宴席营销”的经验,将生育支持嵌入产品逻辑。例如推出“国民生育基金”:消费者每购买一瓶500元价位白酒,企业向指定账户存入5-30元不等生育补贴,累计至生育时可直接抵扣育儿支出。此举既能缓解年轻家庭压力,又能通过资金沉淀绑定长期消费。

2.数据资产的战略卡位

建立“生育数据中台”,将补贴发放与用户成长周期绑定。例如白酒巨头可联合妇幼医院,为参保家庭提供从孕期体检到孩子成年用酒的一站式服务,在获取母婴消费数据的同时,提前18年锁定宴席用酒需求。

3.生育支持纳入白酒国企的ESG考核

将生育支持纳入白酒国企的ESG考核体系。参照欧美酒行业管理的案例,要求茅台等企业按净利润比例计提生育基金,并将执行情况与国资委考核挂钩。

具体实施路径可借鉴"基金模式"的创新突破。若将每年超千亿的渠道费用抽出1%-5%,设立"中国白酒人口基金",通过"生育消费券+育儿个税抵扣+教育金计划"的组合拳,既能缓解家庭养育压力,又能培育未来消费群体。这种"国资主导、行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机制创新,或将成为国企改革3.0时代的标志性工程。

4.文化叙事的代际重塑

突破“传统、应酬、父权”的陈旧标签,将生育支持融入品牌基因。今世缘可将其“缘文化”拓展为“世代之缘”,通过赞助集体婚礼、搭建婚恋社交平台等方式,让品牌成为年轻人构建家庭的见证者与支持者。

生育补贴背后,白酒巨头们的抉择

当乳企通过百万级母婴数据库反向定制产品、优化供应链时,白酒行业仍在使用“经销商库存”这类工业时代的管理指标。这种代差警示着:未来的商业竞争,本质是人口红利的创造能力之争。

茅台们需要理解的不仅是商业逻辑的迭代,更是时代精神的变迁。当90后、00后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作为消费选择的重要指标时,仍以“国酒”自居却不愿为国育人的企业,终将被抛弃。反之,那些敢于将生育支持纳入战略核心的酒企,将完成从“传统制造企业”到“社会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蜕变——它们销售的将不仅是酒精饮料,更是一整套关于家庭幸福、代际传承的解决方案。

在这场静悄悄的人口革命中,商业逻辑正在被重新定义。当奶粉罐上的溯源码开始记录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酒瓶上的防伪标识是否也该承载更多时代使命?答案已然清晰:唯有将企业战略融入国家人口战略,构建"生育友好型"商业生态,白酒行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从短期看,生育补贴考验企业的利润分配勇气;从长期看,它衡量着一个商业文明的精神高度。当白酒巨头们争论投入规模时,更应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如果企业的存续依赖于一代代中国人的婚育选择,那么它是否有资格做这场文明接力赛的旁观者?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人口问题决定国运的今天,白酒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不再做宴席桌上的分食者,而要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共建者。这场变革的代价或许巨大,但回报更为惊人——谁先孕育希望,谁就将收获未来。

0 阅读:29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