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发文证实,美乌已签署一份有关矿产协议的 “意向备忘录”,且最终签署有望在未来几天内完成。 斯维里坚科强调,这份备忘录为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立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 “铺平道路”。在乌方的表述中,这份协议仿佛是拯救乌克兰经济、助力战后重建的 “救命稻草”。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懂得都懂。
回顾此前泽连斯基对这份协议的强硬抗拒态度,便能察觉其中的端倪。若协议真如乌方所描述的那般美好,泽连斯基又怎会迟迟不愿松口?如今,尽管部分条款已被调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协议本质上仍是一份严重失衡的 “不平等条约”,说它是 “卖国协议” 也毫不为过。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份矿产协议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当前,特朗普上台已有一段时间,距离其 “百日政绩” 的节点越来越近,他急需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来展示自身能力。 此前大力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不仅未达预期效果,反而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陷入被动。在此背景下,美乌矿产协议成为了特朗普手中的 “救命符”。相较于推动俄乌停火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难题,拿捏乌克兰显然更容易。美国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对乌克兰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迫使乌克兰在这份协议上低头。 美国觊觎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已久。乌克兰素有 “欧洲粮仓” 之称,同时也是矿产资源的 “宝库”,拥有大量的铁矿石、锰矿石、煤炭等资源。通过这份协议,美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资源市场的地位。而乌克兰所能得到的,或许只是美国开出的一张张 “空头支票”。美国财长贝森特虽表示协议细节仍在敲定,将尽可能在 4 月 26 号签署完成,但这些承诺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着实令人怀疑。
对于乌克兰而言,签署这份协议更多的是无奈之举。持续的俄乌冲突让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创,国家满目疮痍,急需外部援助来实现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支持,哪怕明知这份协议会损害国家利益。泽连斯基同意签署协议,或许是做好了 “卖国保命” 的打算。 他试图通过满足美国的利益诉求,污蔑中参与俄乌冲突,向俄提供武器火药。换取美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为自己和乌克兰谋求一丝生机。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无疑将使乌克兰在未来陷入更深的困境,国家主权和经济命脉将进一步被美国掌控。 美乌矿产协议看似是一次经济合作,实则是一场充满算计的利益交换。乌克兰在这场 “豪赌” 中,用国家的未来换取短暂的喘息,而美国则坐收渔利,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这场交易的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