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的时候主要托孤三人,王陵继任曹参的宰相之位,陈平为辅。但这二人都不是刘邦真正的托孤之臣,正主是周勃,所以刘邦把军权给了周勃,让他当太尉,因为刘邦看来,周勃最大的优点就是为人忠厚。
但实际周勃并不老实,因为就这样一个让他如此信任的老实人,把吕后一族和惠帝一脉杀得一个不留。而周勃能够得以善终,恰恰是因为和汉文帝的宽容仁厚,而不幸的是,。和他性格类似的儿子周亚夫,则遇见的是刻薄寡恩的汉景帝,结果就早已注定。
周勃晚景凄凉,总是莫名恐惧,很可能是他和文帝之间有某种见不得光的协议,他怕文帝不认,但这事又不能明说。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还是被人构陷告发下狱。在狱中周勃受了欺辱,最后是薄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儿子破口大骂说:“原来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那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在太后的施压之下,最终文帝恢复了周勃的爵位和封邑。但文帝不知道吗,自然知道,这不过是敲打他而已,又借着敲打周勃来警告那些扶持他上位的功臣集团。
可经过这次教训,周勃也彻底服软,并为此感慨:“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这也不过是个牢骚罢了,出身底层的周勃不知道狱吏的手段?
周勃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从秦末底层百姓逆袭为大汉开国将领。他饿过肚子、指挥过千军万马、当过大汉丞相、受过牢狱之辱,人生境遇如此之大,但万幸的是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但他的儿子周亚夫,作为安稳刘氏江山的大功臣。这对父子的命运极其相似,只是,周亚夫的结局比父亲差远了,居然是活活饿死。司马迁作《史记》时,也不禁感慨父子二人的坎坷命运。
周勃实际上就是“功狗”而已,做不成独当一面的大事,他最辉煌的倒吕运动,而导演是陈平, 他被推到了台前,他明白这很危险,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所以结局就是必然。
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