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提出要从军队里挑选一位副主席。周总理听闻,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

臭宝漫剪 2025-04-20 14:16:08

1973 年,毛主席提出要从军队里挑选一位副主席。周总理听闻,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名字。毛主席眼睛瞬间一亮,一拍脑门道:“哎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周总理说的这个人,正是李德生。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可他却是让周总理都格外看重的一员猛将。 李德生出生在河南。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后,年少的他心中便燃起理想的火焰。不久,他在家乡当上了童子军团长,满腔热忱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看着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工农红军,李德生内心的向往愈发强烈,果断加入了这支队伍。在红军队伍中拼搏奋斗两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中,李德生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次激烈的反围攻战斗中,他奋勇向前,丝毫没注意到前方射来的子弹。不幸的是,他左胸被击中,子弹影响到了左边神经。经过全力救治,子弹虽被安全取出,但他的左手从此不再像从前那般灵敏。养伤期间,李德生心中也曾闪过一丝迷茫,暗自怀疑自己还能否实现心中的伟大理想。这种自我怀疑很快就被他抛诸脑后。他心想,只是左手不如以前灵活罢了,自己还能学习其他知识。于是,他抓住这段养伤时光,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许多关于革命的书籍,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坚定。 左手的不便并未成为李德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此后,他身经百战,参加过上百次战役,其中不乏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等重大战役。在每一场战斗中,他都表现得极为出色,仿佛一颗耀眼的将星,在战火中熠熠生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以一个营的兵力,一举击垮日军一个装备精良的大队,而且是以碾压之势取得胜利。这一战,让李德生声名远扬,他卓越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后来,日军集结两万多人对太行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局势万分危急,李德生再次临危受命。当时,太行根据地的兵力不足三千,与两万五千人的日军相比,力量悬殊极大。但李德生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凭借自己读过的兵法韬略,以及对敌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战场上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八路军熟悉太行根据地的地形,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他们对抗日军的有力帮手。李德生巧妙地指挥战士们利用地形,一次次成功瓦解敌人的猛烈攻击。尽管距离彻底消灭日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能让后方的总部顺利突围,这场战斗就算是胜利了。最终,他成功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保卫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德生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在朝鲜战场上,他担任指挥全军的副军长兼参谋长。他率领部队在巩固防御阵地的主动出击,常常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志愿军刚抵达朝鲜时,攻守局势尚不稳固。李德生带领部队一次次灵活调整防御姿态,边战斗边调整,不断寻找敌人的破绽。他所率领的 35 师先后参加了 421 次战斗,共歼灭敌人近两万人,成功扭转了攻守局势,为志愿军部队赢得了先机。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前线作战的第 12 军和 15 军所属部队。他深知这是上级对他的高度信任,因此拼尽全力,将自己的全部本事都投入到这场残酷的战斗中。部队在他的指挥下,战术灵活多变,以勇猛无畏的姿态击退敌人上百次的疯狂进攻,最终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辉煌胜利。在战场上,他出色的指挥才能让所有人都忽略了他左臂的不便,他就像一位无畏的战神,带领战士们勇往直前。 朝鲜战争结束后,李德生又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工作中。当毛主席打算从队伍中挑选一位有勇有谋的副主席时,周总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尽管在授军衔时,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的谋略和思想,完全担得起副主席这一重要职位。他在战场上的卓越指挥,堪称无可挑剔。经周总理提醒,毛主席也立刻想起了那个左臂行动不便,却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指挥若定的李德生,认定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可用之才。 李德生得知自己即将被任命为副主席时,起初表现得十分惶恐。但很快,他的眼神变得坚定无比。他深知,这是主席和总理对他的信任,这份信任重如泰山。他在心中暗暗发誓,绝不辜负肩上的这份责任,一定要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此后,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

0 阅读:315

猜你喜欢

臭宝漫剪

臭宝漫剪

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