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誓言要改变美国,现在来看,美国确实“大变样”了。 目前的情况是经济下行、民调跳水、全球孤立,三重压力正把“再次伟大”的口号变成了“再次焦头烂额”。而中国没有陪他玩下去,早早完成了战术转身。
我们看看2025年特朗普上任这100天,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什么? 三大股指连续下跌,道指单月跌幅创15年来新高;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上4.7%,逼出债务违约阴影; CPI同比超4%,核心通胀黏性极强,美联储进退两难。
特朗普曾承诺要砸开全球市场大门,结果却是美国人自己先买不起东西、卖不出产品、还不起账。 尤其讽刺的是,他的铁票仓中西部农业州成了反噬最快的一群人,大豆滞销、出口订单骤减、农机设备关税反噬。真不是怪我们,是他自己下的自残订单。
特朗普一次又一次加关税的时候,中国只是安静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针对芯片、光伏原材料等关键项目暂停稀土出口;对美能源进口“踩刹车”,调整液化天然气、原油采购计划;针对美农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最大化打击其铁票区。 第二,与中东、拉美、东南亚加速签署自贸协议;大规模改道采购,从巴西买大豆、从卡塔尔买天然气、从哈萨克斯坦买稀有金属;推动国产替代,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航天材料稳步推进。 第三,几家美国科技公司被暂停对华出口许可,信号非常明确,想吃中国市场的红利,就别帮着美国胡闹下去。
最令特朗普难堪的是,国内还没稳住就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欧盟不干了。 欧盟委员会最近开会,原本是讨论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结论是:暂停征收,重新评估。德国、法国、荷兰一致态度。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回国后第一句话是:“我们要现实一点”,法国公开反对“被美国裹挟”,主张“欧洲战略自主”。 冯德莱恩的发言更直接:“美国优先,但欧洲不能陪葬。”这话听着是不是很熟?就像2022年俄乌战争刚打响时的那句:“我们是盟友,不是炮灰。”美国曾经靠盟友一呼百应,现在只剩下四个字:各自为战。
不得不感慨的是,特朗普一度信心爆棚,打算用“强硬对华”受到“好评”,结果最后遭到的是民意的反噬: 据《西班牙人报》4月17日报道,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骤降14个百分点,其遭到的负面评价都归根于经济问题,另外,此前在他竞选时决定胜负的6个关键摇摆州,支持率均为负值。 结合此前美国大批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由此可见,入主了白宫,失去了民心,谈何意义?
看到很多人问,特朗普这种方式,美国到底还能扛多久? 这是一个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三组信号: 财政部的债务偿付预警已经显现,如果税收无法回升,7月底可能出现支付违约; 美联储频繁“打太极”,回避利率政策细节,说明形势比对外公布更加严峻; 中东、东南亚资本大幅减少美债持仓,国际信心已经在流失。 而中国在默默加快步伐布局“去美元化”、“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新工业出口路线图”。 结合这些信息,目前先急的是美国,是特朗普。
可能是各方的压力太大,也可能是感受到不安了,特朗普开始显露妥协迹象,在白宫接受采访时声称“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随后次日再度表示“正与中国进行非常良好的对话”。 此前也有匿名白宫顾问向路透社放话:“中方如果愿意接电话,我们愿意重新谈。”这意思,还用翻译吗?就是扛不住了。可惜的是,中国已经不太想谈了。
特朗普的百日“强硬术”,把美国拉回了高墙和关税的旧时代,但是中国顺势完成了脱美供应链的迭代更新。 经济上,美国难以回到制造巅峰;地缘上,美国再也拉不动统一阵线;战略上,中国早就不再等待对方出牌。这才是局势真正的逆转。
中国没有任何情绪化反击,只是很平静走出房间。美国还在原地吵着喊着,像个被冷落的小孩。 关于接下来的一个月美国会做出什么改变,从上到下还能坚持多久,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