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紧急提醒: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

火锅抄底哥 2025-04-20 23:24:38

疾控紧急提醒: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儿童。以下是关于猩红热的预防、治疗及管理的综合信息:

一、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

- 隔离患者:确诊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至少7天,或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间隔24小时)。

- 带菌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学校儿童)进行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感染。

2. 切断传播途径

- 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

- 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用稀释漂白水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 避免聚集: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3. 保护易感人群

- 药物预防:对高风险接触者(如托幼机构儿童)可注射苄星青霉素(儿童60万-90万单位,成人120万单位)或口服磺胺类药物。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每周3-5次有氧运动)

二、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

- 首选青霉素:成人每日80万-400万单位(分次肌注或静滴),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疗程至少10天以预防并发症。

- 过敏替代方案:可选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2. 对症支持治疗

- 退热与止痛: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含服润喉片。

- 皮肤护理:皮疹瘙痒可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 补液与休息:保证水分摄入,卧床休息至退热。

3. 并发症处理

- 化脓性感染(如中耳炎):需切开引流或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 免疫相关并发症(如肾炎、风湿热):需长期随访,必要时使用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

三、感染后管理

- 隔离与消毒:患者衣物、餐具需煮沸消毒,居室每日通风并消毒。

- 复课标准:儿童需退烧且服用抗生素满24小时,并经医生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返校。

- 长期监测:恢复期需关注尿液检查(排查肾炎)及心脏功能评估(预防风湿性心脏病)。

四、注意事项

- 无疫苗可用:目前尚无猩红热疫苗,预防依赖卫生措施和早期治疗。

- 高发季节:冬春季需加强防护,托幼机构应落实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猩红热的传播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咽痛、皮疹),应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医嘱治疗。

0 阅读:59
火锅抄底哥

火锅抄底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