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士考了状元,结果乾隆知道后,便当着众人的面问:“秦爱卿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1 08:51:00

1763年,秦桧的后人秦大士考了状元,结果乾隆知道后,便当着众人的面问:“秦爱卿,百官都传你祖上是南宋的秦桧,果真如此吗?”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谁料他只用了七个字就博得了乾隆的欢心。

这天,乾隆正在批阅殿试的试卷,突然被一个名字给吸引住了目光,这个名字叫秦大士,当然了,名字非常普通,可是这个姓却非常敏感引人遐想。

因为谈起这个“秦”姓,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来一个人物,也就是历史上名声最臭的大汉奸秦桧,那么,这个秦大士跟秦桧有什么关系呢?

乾隆也很想了解这件事情的真相,因此就想:假如这个秦大士,能够取得好的名次进宫面圣,那么自己一定要问出这个问题来解除心中的疑惑。

等他将所有的试卷看完之后,心中也已经有了决断,因为这秦大士的文章的确行云流水,针砭时弊,非常有自己的见解,是个做官的好人选。

当然好文章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考官也公正的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考生的答卷进行了排序,而秦大士毋庸置疑就排在了首位,这样的排名也算是众望所归。

而当排名公布之时,宫人携带圣旨也如约来到了秦府门口,这道圣旨便是宣秦大士入殿面圣的,而秦家人知道了,家中竟然出了一位状元郎,自然是高兴极了。

而秦母此时却是喜忧参半,喜的自然是儿子能够光耀门楣,忧的正是秦家祖上出了位臭名昭著的人物,秦母心中也认定了皇上一定会提及此事,于是悄悄对儿子交代了几句。

“面圣之时,姓氏恐被提及,到时切勿慌张,见机行事,说话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秦大士听到母亲的嘱咐,拱手行礼道:“儿子记下了,请母亲放心。”说完,便随宫人进宫面圣。

当秦大士进殿的时候,两旁赫然站着文武百官,而大殿正中央则坐着受万民敬仰的天子,说不害怕都是假的,秦大士表面淡然,实际上他的双腿正微微发软。

果然,乾隆也毫不含糊直接就将心中的疑问问出 。

还好秦大士入宫之前,母亲曾提点过,做过心理准备倒没有被这句话给吓住。

于是镇定从容的回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小民若有幸入朝为官定,当为皇上分忧使百姓安定。”

乾隆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说:“以爱卿之才不为朕所用,还真是可惜了。”

秦大士这句话可以说是将皇上的疑问四两拨千斤的避开来来,但是也借此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志向。

可谓是一语双关,而这次的回答,也使乾隆对他印象深刻。

之后更是让他成为考官来监考科举,而秦大士也非常尽忠职守,在此期间,他也向朝廷了举荐许多优秀的人才。

他的存在也使许多真正有才华但出身并不优渥的才子,获得更加公平的考试机会。

在他任职期间,谁人不称赞他一句“好官”、“清官”,而对于曾经以他的姓氏嘲笑他的那些人,恐怕才是真的打脸。

秦大士自己也曾说出那一句:“人人取名都避讳桧这个字,而我竟然要以秦这个姓为耻。”

但自己的姓氏是无法选择的,祖上所做的一切,不论是荣誉也好,污点也罢,时间过去已久,除了那些小人,以此呈口舌之快,并不能阻挡个人对于人生的选择。

就像秦大士,即使是秦桧的后人又如何?并不代表他们是同样的人,反观那些祖上或者家中出过许多清廉正直大人物的人,他们的品格却不一定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而秦大士不论是自己的才识还是任职期间培养的许多人物,亦或是自己为官处事的态度,都值得后人称赞一句正直清廉的好官。

0 阅读:0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