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深秋,一个花轿抬着年仅17岁的张灵凤,进入到90岁的国民党高官杨森家

品古观今呀 2025-04-21 09:38:49

1974年的深秋,一个花轿抬着年仅17岁的张灵凤,进入到90岁的国民党高官杨森家中。洞房花烛夜,张灵凤独自坐在沾满喜字的房间内,听着外面的贺喜声,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中思虑万分。

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新房的寂静却与外面的喧闹格格不入,婚房中的新娘子穿着一袭红衣十分不安,张灵凤觉得自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外面贺喜的声音透过窗户传入房间:“杨兄老当益壮,可真是一枝梨花压海棠!”

杨森以为众人是在恭维自己,却丝毫没有听出话中深意,一枝梨花压海棠是当初有人送给张先的嘲讽诗,因为张先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位18岁的美娇娘。

杨森虽然不是80岁娶18,可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毕竟那年杨森已经90岁高龄,而张灵凤才17岁,这样的年龄差,杨森都足以当张灵凤的祖父。

杨森为何如此年迈还坚持迎娶可以当自己孙女的美娇娘呢?

蒋介石败北定居台湾省,杨森也跟着蒋介石一同前往台湾,这一定居就是数年,杨森拥有很多貌美如花的姨太太,甚至很多姨太太都是杨森用强硬的手段“霸占”来的。

不过杨森在吃穿用度上面从来不会苛待自己的姨太太,花钱如流水一般,杨森也绝对不会说三道四,可谓是在金钱上面管足管够,只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姨太太,比如七姨太和九姨太就始终想要逃脱杨森的钳制,希望追求自己的幸福。

最终她们二人也没有得偿所愿,反倒因为自己的“痴心妄想”丢掉了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杨森定居台湾之后,虽然有很多姨太太陪伴,但是心中仍不感觉满足,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一次朋友的聊天,众人聊起杨森,声称杨森应该再找一位貌美如花的姨太太照顾日常起居,或许当时众人只是闲话家常,根本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杨森表面上笑嘻嘻打着哈哈,实际上却开始暗中琢磨这件事情的可行性,自己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具体少了什么呢?自己衣食无忧,生活安乐。

或许少的便是年轻时期的那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冲动,或许在杨森看来,自己已经年迈,自己身边需要更年轻鲜活的生命,这样才能给他营造出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依旧宝刀未老,或者是老当益壮。

物色了几天之后,杨森心中终于有了满意的对象,正是年仅17岁,长相秀丽、手脚麻利的张灵凤,张灵凤生活拮据,又有一家老小,为了家人,张灵凤只好妥协。

1974年的深秋,树叶被带着些许凉意的秋风吹的飒飒作响,时不时飘落几片形如枯叶蝶的树叶,十分凄凉、萧瑟……

可杨森的府院中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之景,倒是驱散了独属于秋天的萧瑟,迈入那一抬小小的花轿之后,张灵凤一生从此就被困在杨森那一方大院之中。

洞房花烛夜,微醺的杨森带着满脸的笑意,走向那有些颤抖的身影:“别害怕,从今往后,你就是我放在心尖上的人,我会对你很好……”

杨森借着酒劲将张灵凤扑倒,心有不甘的张灵凤怒怼:“你戎马一生,姨太太多得数不清,有谁是真心爱慕你?”

面对张灵凤的询问,杨森陷入了沉思,可张灵凤不知自己往后竟然也成为了真心爱慕杨森的人,甚至在一年之后为杨森生下了一个粉粉嫩嫩的女儿……

0 阅读:36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