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有斑,体内有瘀,一个方子,瘀血消了,斑也消了!别人上了年纪依旧面色红润有光泽

恒林说健康 2025-04-21 09:54:50

脸上有斑,体内有瘀,一个方子,瘀血消了,斑也消了!

别人上了年纪依旧面色红润有光泽,自己却面色晦暗、色斑遍布,还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这难道就缺乏护肤和保养的后果吗?

很多人以为长斑是皮肤问题,其实,中医认为,脸上的斑与体内瘀血关系密切。如果瘀血不去,斑点就会越积越多,气色也会越来越差。

“脸上有斑,体内有瘀”

肝郁气滞,是现代人脸上长斑的主要原因。生活压力大,尤其是女性,容易因愤怒、郁闷积压不良情绪,进而身体不适,脸上长斑。中医把这些斑叫 “肝斑”,肝脏主藏血,肝气郁结就会让血液淤积,脸上气滞瘀血形成斑点。

这就是为啥情绪波动大、抑郁的人更易长斑,心态好的人脸上干净。很多祛斑方法效果不好或斑点复发,就是因为没解决肝郁和血瘀的根本问题。

要祛斑,得从调节肝郁和血瘀入手。这里有个经多人验证的 “消斑汤”,对各年龄段男女的各类斑,尤其是黄褐斑很有效 。

“消斑汤”

消斑汤的配方为:30 克珍珠母,21 克青葙子,21 克鸡血藤,15 克丹参,15 克茵陈,12 克白菊花,12 克浙贝母,12 克茯苓,9 克红花,9 克杭白芍。

斑点因血液淤积而生,所以祛斑先得促进血液循环。

丹参能活血化瘀,归心、肝经,可舒缓疼痛、通畅经络,性质平和,既化瘀又不伤正气,对祛斑和心脑血管疾病都有效,还能强化心脏功能,让气血循环顺畅,减少斑点。

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常用于妇科血瘀腹痛、月经不调,自然也能消除脸上斑点。鸡血藤能补血又活血,补而不滞、通而不伤。

光消瘀血不够,还得解决肝气郁结。茵陈可疏通肝气、利于胆汁分泌,清除肝胆湿热。青葙子能清肝降火,适合脾气暴躁、肝火旺盛的人。白菊花、珍珠母和杭白芍共同作用,能平肝明目、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解决肝气郁结问题。

医圣张仲景强调,治病要关注脾胃,脾胃是气血之源,脾胃健康才能有足够气血。脾胃差,面部就缺乏新鲜血液更新,难以消斑化瘀。消斑汤中用茯苓和浙贝母强健脾胃。肝气郁结易致脾胃失活、水湿运化失常,茯苓是健脾渗湿的良药,浙贝母可化解脾胃痰湿,二者结合,解决脾胃问题。只要色斑由肝气郁结或瘀血引起,就可用这个方子,以半个月为一疗程 。

当然,最好的 “祛斑药” 是少生气,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个美容穴

01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个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下即是;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方法:双手用力按摩合谷穴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面部保养有很好的效果。

02承浆穴

承浆穴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经常按摩有利于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03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内侧边缘的凹陷中,说通俗一点,眉毛生长的起点就是攒竹穴的位置。按摩双眉头凹陷处攒竹穴,能防治面部斑点。

04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按摩双侧太阳穴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淡化斑点的效果。祛斑

0 阅读:57
恒林说健康

恒林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