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2025.02.16陕博、永兴坊、钟鼓楼 到西安,陕博必须打卡

讯仕玩转生活 2025-04-21 10:18:16

补记:2025.02.16陕博、永兴坊、钟鼓楼 到西安,陕博必须打卡,不然算没来。陕博免费,只是由当初的排大队,分批放人,改为了网上预约。三天前女生H就约了,早满了,没约成,后来才知道要提前十五天预约。 2018年,一家三口进藏途经西安,一大早到陕博就是当街排很长的队,闺女见陕博里面有收费展览,就买了三张三十元的门票,不排队进了陕博。这是参观者与陕博心照不宣的默契,各取所需。 这次没约上,我到不担心,想如法炮制,结果路被堵的死死的。陕博里仍有收费展览,但必须先凭预约进得大门,没有商量。当规矩没了变通,也就无机可乘了,这是最让“机灵”人挠头的事。四人站在陕博门口,一时懵在那里,不知接下来该咋办了。 跟一个兜售西安一日游的热心贩子,咨询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去陕博的秦汉馆,那里不用预约。 秦汉馆虽然只有秦汉两朝文物,毕竟是冠以“陕博”二字,都是陕博,都是古代文物,都能长见识,对我们这些本来就打算走马观花的文物白丁来说,效果也都是一样的。 秦汉馆在西咸新区,坐地铁14号线直达。 这是一片面积很大将要开发的区域,视野里绝大部分还是荒地,从跨越铁路线的天桥上往西北望去,茫茫荒地里兀起的那片建筑就是陕博秦汉馆了。 秦汉馆展出面积很大,文物限于秦汉两代,和去陕博正馆受到的视觉冲击是一样,一路感叹和盛赞古人的聪慧。来这里参观的游人相对较少,展出面积却很大,不拥挤,能在每一个展品前,驻足仔细欣赏,这氛围我喜欢。 展览的陶俑很多,有比真人还猛一些的秦兵马俑和百戏俑,还有小了许多,但阵仗不输秦的汉代陶俑。我读过《翦商》这本书,再看着眼前陶俑的变化,从商的血腥人殉,到秦真人般的陶俑,再到汉袖珍陶俑,文明进步应该是沿着增加对人的尊重和逐渐量力务实这条路子走下来的。 坐地铁到秦汉馆,已是中午,吃完参观完,再回到市区又是傍晚,出地铁就打车径直去了城墙边的永兴坊。 我们一家三口2018年到过永兴坊,初来挺新鲜,兴致勃勃,像刘姥姥逛大观园。尝了好几种小吃,都没记住,只记住啃了个猪蹄。 眼前的永兴坊,应该是升级后的版本,不能说更有韵味了,只是为了吸引游客,知道浓妆艳抹的刻意打扮了。 上次来,印象最深的是一进永兴坊的那家喝“摔碗酒”的店铺。那时喝“摔碗酒”刚见诸网络,正在风口,喝酒的人排了很长的队,火爆异常,摔碎的土碗,都堆成了小山。 如今再来,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早没了当年的风光。店铺是不会“暮去朝来颜色故”的,在酒面前,人又不会喜新厌旧,咋就无人光顾了? 想想看,众人面前,一脚踩在凳子上,扬脖喝干了碗中酒,左手一抹嘴头,右手猛一摔碗,何等的豪气!何等过瘾!想想我都愿整一回。莫非这酒质变差了?还是小土碗摔着不过瘾,憋着换大碗?要不就是价格涨的太多,连好汉都觉不值了? 四个人条几小街都转了过来,也尝了几样小吃,只是吊不起兴趣来。感觉这里只适合照相,见识一下,在这里吃晚餐,既不便宜也不会舒服。 晚上的正餐,最后是走到永兴坊的街对面,找了个能吃炒菜的小馆,吃的炒菜米饭。 西安的大街小巷,面馆和泡馍馆林立,都以大碗面食招揽食客。两天了,几顿面食吃过,与我而言,碳水太盛,既恐怖又不和胃口,一句话吃不惯。不如在天津九河居,糖醋面筋、炒合菜、一碟酥鱼、一碟猪蹄,再整碗醋卤面或三鲜打卤面吃的舒坦。 饭后,在餐馆里商量起明日的行程犯了难,想去法门寺,要赶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费用和时间上都不划算。最后决定在市区找些名头小的景点。计划先上城墙,再去洒金桥吃午饭,饭后逛小雁塔,最后去大唐芙蓉园看灯光夜景。 然后,赶着力竭的身子,打车去看夜幕灯光下的钟楼和鼓楼。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