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7月25日的夜晚,60岁的嘉庆突然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从卧病到死亡,只有一天的时间,事出突然,群臣毫无准备,此时山庄,乱成一锅粥,不是因为老皇帝死了悲伤过度,而是册立新君的诏书找不到了。 满人在入关之前是不立太子的,效仿草原民族,建立一个共同议政的集团,然后由大家推举出这个部落的最高领袖。 然而入关之后,满汉充分融合,也是为了笼络汉族大臣的忠心,所以康熙帝册立嫡子为太子。 是大清朝唯一一位太子,结果经历了两废两立,闹出许多波折。 于是雍正皇帝上位之后就决定不在明面上册立太子,皇帝如果有中意的人选,就把名字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 所以嘉庆皇帝应该也有一份诏书,只不过,皇宫曾经被起义军洗劫,皇帝慌不择路的从宫里跑了出来。 为了防止这份诏书落入贼人之手,他把诏书从牌匾后面取出,从宫里带了出来。 当时兵荒马乱的,实在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根本没人知道皇帝把东西到底放到了哪里。 谁也没想到,皇帝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猝然驾崩,速度之快,甚至连太医都来不及抢救,也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如今诏书找不到,皇帝又没有在明面上册立太子,究竟谁来继位呢? 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规矩,从皇帝去世到新君登基的这段时间里,如果国家最高权力出现中空,可以询问太后皇后这些宫中最高权力的女性。 皇帝的母亲早早就去世了,如今能问的也就只有皇后。 于是大臣们800里加急把这件事情送到京城,请皇后决定人选。 这是新君登基之前必走的程序,可是大臣们却放不下心来。 不为别的,只因为皇后也有两个年幼的皇子。 皇帝一共有5个儿子,长子早夭,幼子年幼,能够竞争皇位的也就只有皇二子,皇三子和皇四子。 皇二子绵宁是先皇后所生,是如今皇子中年纪最大的。 皇帝还在世的时候,他就经常代替父亲主持政务,甚至还奉命主持只有皇帝才能负责的祭天仪式。 祭天仪式的意义非同寻常,据说康熙皇帝驾崩之前的最后一次也是让当时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代劳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皇帝释放的信号。 同时,现任皇后也生了两个皇子,而且皇子们个个天资聪颖,喜好读书。 如果要论嫡子的话,三个皇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分彼此,现在要看的就是谁背后拥有大臣的支持,以及皇后的选择。 不得不说孝和睿皇后非常聪明,身为母亲,她并没有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推到皇帝的宝座上。 他知道大行皇帝生前最喜欢的是皇二子,而且如今皇二子已经37岁,身后有拥护的大臣和岳丈家的支持,早已经羽翼丰满。 他如果真的要和绵宁硬碰硬的话,最后皇位花落谁家还未可知,但双方人马一定要杀的你死我活。 自古以来为争夺皇位流血的事太多了,她不想带着自己的儿子冒这样的风险。 更何况她是皇后,无论谁做皇帝,她都是未来的太后,如果现在她站出来拥立,新皇帝一定会对她和她的儿子感恩戴德。 于是她传信给各位大臣,说皇帝生前就曾经说过最喜欢的是皇二子。 大臣们高悬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迅速拥立绵宁继位,这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就在新皇帝的身份确定下来之后,大臣们突然找到了那封遗诏,诏书上果然写着要让皇二子继位。 原来先皇为了安全起见,把诏书存在金盒中,放在一个小太监身上。 小太监从来没有打开过盒子,也不知道里面藏的到底是什么,后来被总管太监发现之后才找到诏书。 关于这份诏书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先上车后买票。 嘉庆皇帝的父亲毕竟活了80多岁,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刚过一个甲子就撒手人寰,所以到底有没有立太子都不一定。 而在新君确定之后突然找到这封诏书,更像是在给皇帝的身份加上一层法定的外衣,这样新君继位合理合法,也杜绝了其他皇子的贪念。
1820年7月25日的夜晚,60岁的嘉庆突然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从卧病到死亡,只
底层史观吖
2025-04-21 10:30:13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