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尔说娱乐 2025-04-21 10:32:01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那扑朔迷离的身份让人直呼“过瘾”。   而在现实生活中,“明楼”的原型人物——袁殊的经历则更加惊心动魄。   他是日本的情报员、是国民党的座上宾、是汪伪政府的要员、也是青红帮大佬曹幼珊的关门弟子。   但是,他最真实的身份,是一名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4年的中共特别党员。   当年,“四一二政变”的爆发让袁殊悲愤不已。   他离开部队,去了上海参加进步文化行动。   之后,他又去了日本,学习新闻学。   回国之后,他创办了《文艺新闻》。   这本刊物创办之后,袁殊和左翼文学界的关系逐渐密切。   而他有文采、文笔好,又善于组织,很快就引起中共地下党的注意。   如果没有那次谈话,说不定袁殊会成为中国新闻界中鼎鼎有名的人物。   而那场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谈话,发生在1931年10月份的一天。   那天,袁殊按照潘梓年的通知,去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咖啡店。   潘汉年早已等候多时。   在此之前,袁殊就曾申请过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潘汉年这次前来就是通知他,组织上对他的考察已经结束。   就这样,在没有宣誓、没有党旗的情况下,袁殊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   而袁殊加入的,是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   之所以会这么安排,是因为他会日语、会新闻学,对日后的潜伏工作非常有帮助。   因为《文艺新闻》的左倾色彩非常明确,因此袁殊潜伏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洗去身上“左的味道”,彻底变成一个“灰色小市民”。   1932年,《文艺新闻》停刊,袁殊给自己改名为“袁逍遥”,逐渐从之前的身份中脱离出来。   但是,对于情报工作, 袁殊是一窍不通。   在经过两个月的秘密培训之后,袁殊正式投入了地下情报之中。   袁殊想到,自己有一位表兄是黄埔一期生。   因此,在这位表兄的帮助下,他接触到了中统头子吴醒亚,顺利打入到了中统内部,后来又成了中统秘密团体“干社”的情报股股长。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重新回到新闻界,在新声通讯社找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   不过,和《文艺新闻》不同的是,他这份工作的政治色彩并不明确。   在这层身份的掩护下,他有机会参加了南京国民政府记者招待会,并认识了日本领事馆随员岩井英一。   袁殊会日语,并且对日本文化非常了解。   一来二去,他就成为了岩井英一的好朋友。   岩井英一还邀请他成为日本领事馆的情报员。   袁殊自然是不会拒绝。   就这样,他将在日本获取的情报,同时提供给中共以及中统。   1934年, 袁殊又成为了曹幼珊的关门弟子,和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平辈。   有了帮派的保护, 他获取情报就要更方便一些。   他以多重身份潜伏三年后,在1935年被卷入到了“怪西人案”中。   这时,他的另一重身份暴露了出来,那就是远东情报局的人。   原来,当年运输的上司蔡叔厚从中央特科转到了远东情报局。   而远东情报局正需要袁殊这样的人才。   于是,袁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远东情报局的人。   1938年,袁殊在潘汉年的同意下,以“军统”的身份和日本人接触。   也正因为如此,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大汉奸。   1939年,袁殊被汪伪特工李士群抓捕。   袁殊被打的皮开肉绽,但面对李士群依旧面不改色。   “我不是中共的人,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   李士群半信半疑,给岩井英一通话之后,这才确定袁殊真的“自己人”。   不敢得罪日本人的李士群,只好将袁殊释放。   从1931到1946年,袁殊在中共、中统、军统、日本人中来回周旋。   而他的身份也终于被军统察觉。   他们对袁殊下了通缉令。   为了隐藏身份,到达解放区的他改名为“曾达斋”,并重新入党。   在之后的几年里,袁殊一直从事内勤工作。   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背调到了李克农手下。   因为过去的经历,运输受到“潘汉年”案的牵连,被判刑12年。   后来因为文革的影响,他又被关8年。   直到1982年,他才终于平反。   袁殊的经历,堪称传奇。   而五重身份的地下党,历史上也仅此一人。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五重间谍——历史上真实的“伪装者”袁殊)

0 阅读:2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