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88年,此时距离宋朝灭亡已经将近十年。然而,就在这一年,大都城里出现了奇

百年战争录 2025-04-21 10:52:09

公元1288年,此时距离宋朝灭亡已经将近十年。然而,就在这一年,大都城里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个儒生打扮的人,冲着被元人俘虏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所埋葬的坟墓,行了一个深深的大礼。行礼后,这个人又大哭了一场,然后坐等死亡的到来。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遗民谢枋得。

十年前,南宋君臣在崖山留下的那悲壮一幕今犹在耳,谢枋得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随着当年那些人一同离去,之所以留下,是为了尽孝母亲。

谢枋得出生于江西,自幼由母亲桂氏抚养长大,读书学字也是母亲所教育的。

他自幼聪颖,读书很快,记得也很牢固,可以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就是形容谢枋得这种人的。

但是他也是生不逢时,以“忠义”为己任的谢枋得,偏偏生在了南宋末年,这个政治黑暗、外强临边的时候。

此时的南宋朝廷,权相专权、宦官干政你方唱罢我登场,祸国殃民。

谢枋得自然看不得此,刚一及第的他,以一介书生的身份怒斥朝中两大势力:宦官、权相。

这下好了,俩派系都得罪了,其他小派系也不敢要他,他只得出走临安。

无独有偶,与谢枋得同批的进士当中有一个也对这世道不公看不惯,只是恰好他的父亲逝世,刚中举就回家守丧,这位进士的名字叫文云孙,或许您不熟悉,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您一定知晓——文天祥。

没错,谢枋得和文天祥是同批举子,都是在宝佑四年参加的科举,也是同科进士。

咱们说回谢枋得,谢枋得不要官职回家后继续读书,可他毕竟还是想要报国的,就这么在家中蹉跎,如何报国呢?

但是谢枋得又不想去做那参军一职,便复试教官,之后得以任建宁府教授一职,最终也没去。

这次不是因为攻击朝中奸佞了,而是因为吴潜这位名臣来到了此地,负责宣抚江南东西两路,彼时蒙古各军正在着手进攻南宋。

于是谢枋得被任命为干办公事,负责团结当地民兵,以保家卫国。

谢枋得对此乐得开怀,年幼都想要报国,那如今有报国的可能,自然要为之奋斗。

之后在蒙古计划完备,着手大举攻宋之时,谢枋得时任礼兵部架阁,负责兵源、军饷的招募筹集,于是谢枋得干脆变卖家产,多方筹措,最终得到民兵一万余人。

后来因为蒙古内乱,南宋得到宝贵的喘息之机,可南宋并未珍惜这短短的时间,反而由于贾似道当政,直接开启了内斗模式。

眼里容不下沙子的谢枋得自然对此看不过眼,直接撰文炮轰贾似道,却也得罪了他,落得个被贬的局面。

谢枋得对此有些意兴阑珊了,时局如此糜乱,竟还只顾内斗,他有些恍惚,便隐居家中不再出仕,转而闭门讲学,求个安心。

之后元军再度进攻南宋,各地官员根本守不住,朝廷眼看人不够用,就重新复起了一批被贬人士,谢枋得也在其中。

后来,面对愈加不可挽回的局势,谢枋得向朝廷推荐自己好友吕师夔,结果不想吕师夔这边刚被举荐,转头就和自己叔父吕文焕一般降了。

这让谢枋得很是气愤,但他依旧坚持组织抗元,哪怕南宋朝廷很多上三品大员都妄图避战,但是谢枋得一介小书生不愿屈服,依旧坚持抗争。

直到1276年,南宋临安城破,一众皇室被元人掳回上都,谢枋得拒绝降元,追随流亡小朝廷而去。

但之后还是寡不敌众,被迫隐姓埋名暂时藏身,在这个时候谢枋得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妻子李氏宁死不屈而自尽,侄子兄弟尽皆战死,只剩下母亲还在世。

公元1279年,南宋流亡小朝廷被逼至崖山,随着丞相陆秀夫与幼主跳海,宋朝的历史彻底画上了句号。

但是南宋还有不甘心被元人统治的遗民,就比如此时隐居照顾母亲的谢枋得,坚决不做元人的顺民,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回顾故国和痛斥降元大臣的诗文,表露自己坚决抗元的决心。

公元1283年,文天祥英勇就义,谢枋得听闻好友消息痛哭,但此时还要赡养母亲,他继续为母尽孝。

元人攻灭宋朝后,试图拉拢汉族士人,谢枋得名高一时,自然也不会例外,元廷多次派人拉拢,但都被他拒绝。

公元1286年,谢枋得母亲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两年后的1288年,谢枋得被押送前往大都,刚到大都他就向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墓和宋恭宗所在方向跪拜,元人见他坚决不降,便把他关入了曾经拘禁过文天祥的法源寺。

法源寺内有块儿曹娥碑,谢枋得看到再次为故国痛哭,后坚决绝食,不受元人一米一粟。

绝食五天后,公元1289年4月25日,谢枋得在法院寺殉国而死。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真的假不了

真的假不了

2025-04-22 12:24

那时候宋恭帝和太皇太后都没有死,活得好好的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