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常常亲自带领骑兵冲锋,为什么一点事都没发生呢?这其中的原因可真不少。他是一

艾山江说科技 2025-04-21 10:59:58

李世民常常亲自带领骑兵冲锋,为什么一点事都没发生呢?这其中的原因可真不少。他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统帅,战斗时总能准确把握时机,甚至在激烈的战斗中也能保持冷静。再加上他的骑兵队伍训练有素,战斗力强,配合默契,自然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关键是他个人的勇敢和果断,常常能够激励士兵奋勇作战。因此,在他亲自冲锋的情况下,能够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 李世民的发小其实是个关键线索,可以从他们的关系来推测一些事情。李世民与他的发小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深厚,还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李世民在重要时刻总会想到他的发小,足以看出这段情谊对他的重要性。发小的经历和决策,往往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李世民的思考和行动。因此,通过分析他发小的情况,可以更好理解李世民的某些选择和心理状态。 李世民的这位发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共同征战,所以他在战场上的经历和行动轨迹,与李世民本人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从这位李世民的发小身上,我们可以反推李世民的真实情况。 这位叫段志玄的人,可能不少对唐史不太了解的人都没听过他,虽然他不是特别有名,但地位可是非常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 这小子十四岁就跟着文皇一起干活,第一次亮相是在太宗起义后打的第一仗,霍邑之战。 整个战斗的流程相当明确:李渊和李建成在正面列队,太宗则带着段志玄等十名精锐骑兵隐藏在后方。 等到隋朝的宋老生率兵出城后,李渊和李建成便开始迎战。 这时候,李世民忽然从南坂猛冲而下,带着段志玄从后方发力冲击宋老生的队伍,把隋军打得四处溃逃,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志玄招募了一千多名士兵,被任命为大都督府的军队首领。从平霍邑出发,经过下绛郡,攻打永丰仓,都是作为先锋,后来升迁为左光禄大夫。 段志玄在霍邑、绛县和永丰仓等地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些成就是他在太宗身边打下来的,太宗的本纪中都有详细记载。 (太宗)征讨霍邑后,进入河东,关中地区的英雄开始纷纷前来投奔。太宗请求进军入关,占领永丰仓来赈济贫困之民,打击盗匪以谋划京师的安定,高祖对此表示赞赏。《旧唐书太宗本纪》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段志玄的战斗历程,可以被视为太宗的战斗经历。 后来段志玄参与了潼关之战,事情进展如下:唐军的刘文静在与隋军的桑显合交战中遭遇惨败,军营一阵混乱。段志玄迅速带着二十名骑兵冲入敌阵,亲自击毙了十名敌人。 不过,他自己也中了箭,为了不让士兵们的士气受影响,他忍着剧痛没提,接着又继续向敌阵冲去。 刘文静在潼关拒绝了突厥人的请求,文静为防备通将桑显和的袭击,军营已经崩溃。志玄带着二十名骑兵前去奋战,歼灭了数十敌人后才撤回。然而他不幸被流矢射中足部,担心影响士气,忍着疼痛却没说啥,又多次冲入敌阵。 后来,他又跟着太宗去平定王世充,打败了窦建德,始终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 可以说,他的军事生涯与太宗紧密相连,总是紧随太宗冲锋在前,算是观察李世民的一个很好的对照。 可惜啊,这位猛汉段志玄在贞观十六年就去世了,活了才四十四年。 十六年时,段志玄因病去世,太宗亲自前来看望,泪流满面地告别。 这事儿其实是因为情感深厚啊。段志玄是个重要的人物,明理又有才华。太宗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看到他生病去世,自然感到非常悲痛。这样一来,太宗亲自前往慰问,再加上自己心里的感受,泪水就流下来了。其实,这反映了人性中的真情与悲哀,也说明了段志玄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段志玄虽然是个官二代,从小日子过得不错,身体也比一般人强,但他英年早逝的原因还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些疾病并不容易治疗;其次,作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长期的精神负担可能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加速了他的衰老和疾病。所以,即使天生条件好,也未必能逃脱早逝的命运。 打仗对身体的伤害可不小,兵器碰撞,骨头震动,都会带来无法逆转的肌肉损伤,结果可能导致短命。 比如, 同期的单挑高手秦琼,身子也是这样出了毛病。 秦琼这小子实力不凡,简直嚣张得很。 史书对他的评价相当高: 李世民只要一看到敌军那些威猛的将领在前面耀武扬威,心里就特别可恨,立刻就叫秦琼去把他们解决掉。于是,秦琼骑马挥枪,直冲敌阵,冲着敌将就刺了过去,瞬间人马俱惊。 每当太宗出征,看到敌军中那些厉害的将领气势汹汹,骑马跑来跑去时,总是特别生气,就会叫叔宝去解决掉他们。叔宝一接到命令,立马骑上马,拿起长枪,冲进敌阵,直奔那些人,一下子就让敌人惊慌失措。 照理说,像秦叔宝这种超级运动员,身体素质应该是一流,不容易生病才对,但实际上,秦琼也是满身伤痛。 他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了,活的时间比段志玄还要短。 后来他常常说自己得了不少病:我年轻时随军出征,参加过两百多场战斗,受了重伤,流了很多血,哪能不生病呢?他在十二年去世。 这段话清楚表明了秦叔宝的身体一直不好,以及多病的根源打仗太频繁,失血过多,导致身体垮掉。他受伤流的血总和都超过了一百二十斤,差不多快有一个成年人的体重了。 秦琼和段志玄确实是幸运的,李世民有个弟弟,名叫李道玄,而李道玄和江夏王李道宗是亲兄弟。 李道玄在十五岁时,就跟着太宗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道玄在年仅十五岁时,跟随太宗打击宋金刚于介州,勇敢地冲在第一线,立下了赫赫战功。太宗对他十分欣赏,赐予他千段赏物。《旧唐书列传第十》 皇唐李氏,基因可能特别强健。在李世民的激励下,李道玄把李世民当成榜样,打仗的劲头也越来越猛。 我们来看两段资料: 1,(李道玄)又跟着太宗在汜水展开战斗,挥舞着戈矛冲进敌阵,直捣贼军后方,敌人纷纷溃散,随后又猛攻而归。太宗非常高兴,专门命人赏赐道玄。 李道玄跟随太宗参加汜水之战,他手持长戈,冲击敌军,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之后又从后方发起猛攻。 太宗看到这种情形非常高兴,于是把自己的战车赏给了弟弟李道玄。 太宗再次出征敌人,进攻再三,箭雨如飞,纷纷而下,气势愈发威猛,射出的箭无一不应声而倒。 李道玄随太宗出征,面对如雨般的箭矢,他的勇气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坚定,拉弓射敌,个个应声而倒。 所以,昭陵六骏到底是怎么归天的,大家应该都有点了解了吧? 后来,唐军和河北的刘黑闼在洺州打了一仗,李道玄因为冲得太猛,结果自己也战死了。 太宗说:李道玄一直跟在我身边打仗,看到我冲锋陷阵,势如破竹,心生敬佩。所以每次战斗,他总是抢先进入敌军阵地,像是在模仿我。不过可惜,年纪还太小,志向未能大展。 太宗感慨了很久,平静地对侍臣们说:道玄一直跟着我,看到我深入敌阵,所向披靡,内心充满了敬佩。因此每次打仗,他都抢先冲上去,这大概是在模仿我。不过可惜的是,他年纪还小,志向没能施展。 李道玄、秦琼和段志玄这三位战斗英雄的传奇,让整个唐太宗李世民的征战历史变得生动而完整。 活着本身就是老天的庇佑,身体没有一点损耗,那是不现实的。 战争真的是非常残酷,没办法不对深爱着亲人的李世民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太宗才在五十三岁左右离世,真是令人惋惜。

0 阅读:0
艾山江说科技

艾山江说科技

艾山江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