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阖家上下陷入悲痛之中,突然,管家来报:左宗棠大人的挽

百年战争录 2025-04-21 11:05:15

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阖家上下陷入悲痛之中,突然,管家来报:左宗棠大人的挽联到了。这下可把曾家人吓死了,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左宗棠与曾国藩本并列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二,甚至于左宗棠还曾受到曾国藩的知遇之恩,那面对左宗棠送上的挽联,曾家人为什么会如此担忧呢?

原来是这二老,生前曾有过诸多的嫌隙与争执。两人虽然曾并肩作战,同样作为大清王朝的缝补匠,为解决晚清面临的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后来曾国藩与左宗棠二位,却因政见不同,关系逐渐恶化。如今曾国藩离世,左宗棠送来挽联, 曾家人之所以如此惊恐,主要还是不知左宗棠这一行为是何意,担心又是一番冷嘲热讽。

毕竟这二人不睦可是直接传到了慈禧的耳朵里。

晚清时期,清政府自顾不暇,面对在南方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只能下令各地自发组织团练,算是把兵权交给了地方。

湖南自然也组织了团练,但是左宗棠和曾国藩二人都是湖南人,本以为两人会联合举办团练,结果这二人却各自组织了自己的部队。

甚至于,曾国藩的湘军与左宗棠的湘军作风几乎可以说是两个对立的反面。

我们都知道,左宗棠的军队一贯军纪严明,自己麾下的军费则来自于多方筹集,主要是晚清富商胡雪岩。

但是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就不一样了,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军费是曾国藩拉着老脸从地方政府那里要来的,而且与左宗棠的军纪严明不同,曾国藩带领的军队打到哪里就杀到哪里,根本不管当地百姓死活。

左宗棠对此颇为不喜,于是在二人都在领兵作战的时候,左宗棠就曾因为曾国藩的一些作为,直接上书弹劾曾国藩。

但是双方之间此时有着共同的敌人——太平军,因此还能保持合作。

此时的湘军可以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一派是左宗棠领导的楚军。

两支军队一起打击太平军的气焰,但是当攻陷天京,基本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双方矛盾就暴露了出来。

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两边别说合作,不打起来就不错了。

当时左宗棠再度给慈禧上折子,控诉曾家兄弟,曾国藩对此不断进行辩解,最终在慈禧的调和下,双方矛盾算是没有激化,但是两人也就此不相往来了。

素来不睦的传言就让此时正在筹备曾国藩葬礼的曾家,面对左宗棠的挽联感到不安。

在这份不安中,曾家大堂内,气氛凝重,众人围在那副尚未展开的挽联旁,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打开。

最终,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了左宗棠的挽联,众人却都是一愣。

只见挽联上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一时间,大堂内鸦雀无声。曾纪泽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后泪水夺眶而出,他颤抖着声音说道:“父亲,左大人终究还是念着您的啊!”

众人听闻,纷纷落泪,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那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还在于两人的“不睦”。

我们要知道,清代是由少数民族所统治的,当时的满清虽然名义上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但事实上由于清代得国过易,清代统治者对于汉人是极为谨慎的。

但是他们和蒙古一味打压不同,他们以名义上的平等和高官来拉拢一些汉人,但真正接触到统治核心的却是满人。

尽管晚清时,中央比较乏力,将兵权等权力交给汉家官员,但是对于汉人武装依旧还是十分提防。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都可以说是治世之才,而且两人又是同乡,甚至于左宗棠的最初崛起还是依靠曾国藩的慧眼识人。

这在外人看来,两人天然就会成为政治伙伴,但是慈禧会任由他们势力做大吗?自然是不会的。

面对这一情况,深谋远虑的曾国藩为了保住二人,便采取“自污”的手段,并且设法和左宗棠营造出二人不睦的表象,降低慈禧等人的防范心理,以图自保。

很显然他俩上演的这出大戏很是成功,骗过了慈禧,也保住两人能够得到一个安稳的晚年。

关于两人的关系这也不是咱们信口雌黄,举个例子,左宗棠在力主“疆防”的时候,出征新疆平乱时,其麾下军队的粮草大多是由曾国藩一系部下所帮忙筹集的。

试想一下,如果二人真的不睦,曾国藩又怎会帮忙呢?

另外,曾国藩也曾评价左宗棠“国幸有左宗棠也”,可见,二人不睦只是一场给慈禧看的大戏,目的就是保全自身。

如今百年已过,曾左之间的故事,也成为了今人的一段佳话。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