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一母亲因肾衰竭,移植了7岁儿子的肾,最终母亲活下来了儿子离世了。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21 11:12:21

2014年,湖北一母亲因肾衰竭,移植了7岁儿子的肾,最终母亲活下来了儿子离世了。儿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我是妈妈的男子汉,我死后让妈妈替我活着。 2014年寒冬腊月,湖北省荆州市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正上演着生死抉择,周璐颤抖着双手攥着器官移植同意书,钢笔尖在纸面悬停许久洇出墨点。 这个36岁的农村妇女刚被确诊双肾衰竭,此刻却要亲手签下7岁独子陈孝天的器官捐献协议。 命运似乎给这个贫困家庭开了最残忍的玩笑,母亲需要换肾续命,唯一匹配的供体竟是身患脑瘤晚期的小孝天。 事情要回溯到五年前,周璐在菜场卖菜时突然晕倒,检查发现肌酐值已超正常值十倍。 武汉同济医院的诊断书白纸黑字写着"尿毒症终末期",主治医生给出两个方案:每周三次血液透析维系生命,或者进行肾移植手术。 当时全国每年约有30万尿毒症患者等待肾源,而实际移植手术量不足1万例,这个概率让月收入不足三千的周家望而却步。 就在全家四处筹措透析费用时,7岁的小孝天突然频繁摔跤,起初家人以为是孩子顽皮,直到有天孩子摔倒在门槛上半天爬不起来。 荆州中心医院的核磁共振片显示,孩子小脑位置有个鸽子蛋大小的肿瘤。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后给出残酷结论:髓母细胞瘤晚期,剩余生存期不超过三个月。 病床上插着胃管的小孝天似乎感知到什么,某天突然拉住奶奶的手说:"我想让妈妈继续闻油菜花香。"这句稚气未脱的话像把尖刀扎进大人们心里。 主治医生查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资料后确认,未成年人器官捐献需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且必须符合"双盲原则"。但这次特殊的亲体捐献,让整个医疗团队陷入道德困境。 当伦理委员会第三次召开听证会时,小孝天突然恢复意识,这个连笔都握不稳的孩子,用食指在妈妈掌心慢慢划出"同意"二字。 现场三位儿科专家背过身抹眼泪,他们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活体器官捐献人必须年满18周岁,这次特例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七轮审批才获通过。 手术那天格外寒冷,无影灯下四台手术同时进行,小孝天的肾脏被分成三份,除母亲外,还有两位等待多年的尿毒症患者获得重生机会。 主刀医生后来在医疗记录里写道:"供体肾脏动脉吻合仅用23分钟,创下本院亲体移植最快记录。" 而手术室外,周璐丈夫盯着"手术中"的红灯,把缴费单上68429.57元的数字攥成纸团。 术后第七天,周璐的尿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她的眼泪再没停过。 医院走廊的宣传栏里,还贴着孝天住院时画的蜡笔画:歪歪扭扭的太阳下,三个手拉手的小人。有护士发现,周璐每天清晨都会来这张画前静立,却从不敢伸手触碰。 她把儿子病历本上的每一页都塑封保存,在最后一页空白处抄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手册》的段落:"生命的延续,是最高形态的孝道。"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7岁捐肾救母男孩离世 妈妈眼含热泪接受换肾手术》)

0 阅读:62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