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听过工厂老板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故事,机器一上岗,老板们数钱到手软,可转头就发现街边餐馆接连倒闭,失业工人攥着简历满街跑,连给孩子报辅导班的钱都得掂量。 这年头连富士康都搞"黑灯工厂",车间亮灯的电费都省了,可被淘汰的工人上哪儿找饭吃? 去年工信部数据说智能制造让企业成本降了20%,但国家统计局转头又提醒居民消费指数连着三个季度下滑——钱都进了老板口袋,老百姓兜里空了,谁还去商场买衣服下馆子? 这事往前数两百年就有模板,当年英国工人砸纺织机,骂机器抢饭碗,今天咱们只不过把织布机换成机械臂。 日本九十年代搞机器人普及,结果终身雇佣制崩盘,催生出"穷忙族",技术跑得太快,人性总是追得气喘吁吁。 现在东莞有些厂子玩得更绝,连运货都用无人机,方圆五公里的快餐店跟着遭殃,你说那些开滴滴的中年人,哪天无人驾驶真铺开了,他们还能去哪找活干? 但咱们能把机器人都砸了吗?看看德国怎么干的,人家工厂用机器人比谁都狠,可学徒工照样吃香,政府掏钱让工人学编程学运维。 海尔在青岛的智能车间,老师傅带着机械臂干活,效率翻倍也没见裁员,关键得想明白:机器是帮人干活的,不是把人干掉的。 就像汽车发明没让马夫灭绝,倒是催生出4S店和驾校,前几天遇到个四十岁的注塑工,白天在厂里盯机器,晚上直播教人操作机械臂,粉丝比车间机器还多。 技术从来不是洪水猛兽,但放任技术碾压人性,才是真正的灾难,二十年前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得加半句"还得会教机器人说人话"。 咱们正在经历的不是机器换人,而是逼着人长出机器的脑子,这买卖到底划不划算?要是明天你的工作被机器人顶了,你打算靠什么吃饭? 这事的死结在于,机器创造的价值都流向了不该去的地方,老板省下的人工成本变成股票分红,技术员涨了工资,唯独流水线工人被踢出游戏。 当三成劳动者突然成了"无用阶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就该滞销了,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每辆Model Y省下3000块人工费,可买车的工人却少了三成,这不叫产业升级,这叫财富抽水机。 但咱也不能学慈禧太后拆铁路,青岛有家服装厂搞了个狠招:每台机器人上岗,必须带三个工人转岗做质检或客服。 结果次品率从8%降到0.3%,客户投诉量砍半,工人工资反涨15%,这巴掌扇醒多少人:机器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给饭碗镶金边的。 荷兰农场主给挤奶机器人配营养师,教奶牛吃得更科学,产奶量飙升40%,看见没?机器干脏活累活,人干机器干不了的精细活。 最该挨骂的不是机器人,是那些把工人当零件扔的老板,河北有家陶瓷厂搞自动化,把老员工培训成设备保养专家,现在帮同行调试机器,时薪比当年站流水线高两倍。 技术革命从来毁不掉愿意奔跑的人,只会淘汰原地躺平的懒汉,记住喽,能和机器人跳探戈的工人,永远比只会拧螺丝的值钱。 你觉得机器换人到底该骂还是该夸?当机器开始思考,人类必须学会创造,这才是保住饭碗的终极密码。 参考资料:财联社——机器人量产脚步渐近 工厂场景有望率先落地
咱们都听过工厂老板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故事,机器一上岗,老板们数钱到手软,可转头就
乐宝侃世界
2025-04-21 11:13:44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