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2019年,一男子在安保公司当保安,月薪3500,两年之后,劳动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4-21 11:26:36

“白嫖上瘾了?”2019年,一男子在安保公司当保安,月薪3500,两年之后,劳动合同到期,男子就换了一家公司,岂料,男子竟被原公司认为违反了竞业协议,要求赔偿公司20万元,还申请了仲裁!最终,仲裁委员会给出的结果令人意外。 “我一个看大门的,公司有什么机密能让我泄露?”李先生从踏入这一行开始,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岗位竟然如此“核心”。 一时间,他都不知道是该因为保安这个职业受到重视而感到开心,还是该因为公司索赔的二十万而发愁。 2021年,李先生站在劳动仲裁庭门口,手里攥着一沓文件,手心全是汗。 两个月前,因为劳动合同到期,李先生从干了两年的安保公司离职,去到了另一家薪资多五百块的公司。 本来就是一次普通的换工作,没想到没过多久,原公司一纸仲裁申请书砸过来:“违反竞业协议,赔二十万!” 李先生当场就懵了。他每个月工资三千五,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写字楼巡逻、看监控、检查消防器材,连公司办公室都没进过几次。 可当初签合同时,当李先生对着合同中附加的“竞业限制条款”感到疑惑时,老板却轻描淡写地说:“这竞业协议就是走个流程,你不用管。” 结果现在,白纸黑字的条款成了“紧箍咒”:离职后一年内不能干保安,否则每月赔一万六,总额二十万,相当于不吃不喝干五年。 而公司给的补偿却只有每个月六百块,还不够交房租的。 正当李先生面对这份劳动仲裁发愁时,法律还是站在了正义的那一边。 仲裁委员会最终驳回了原公司的诉求,认为李先生不属于竞业限制的适格主体。 这一裁决还被纳入人社部与最高法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成为遏制竞业协议滥用的标志性事件。 而这背后也揭露了许多普通打工人的职场困境。“这不就是现代版卖身契吗?”一名网友的评论得到了数千的点赞。 竞业协议,原本是保护公司商业机密的“护城河”,比如防止高管带着核心技术跳槽,或是销售总监挖走客户资源。但如今,它却成了某些企业绑架普通员工的工具。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孤立,在苏州法院统计的竞业纠纷中,77%的被告是保安、流水线工人等基层岗位。 写字楼保安被要求“不得跳槽到其他物业公司”;奶茶店店员签约时被告知“离职后半年不能去其他饮品店”;电子厂流水线工人的合同里藏着“两年内不得从事制造业”条款。 更夸张的是,某网红公司甚至让清洁工签协议:“掌握直播间打扫流程,属于商业机密。” 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基础岗位,竟然也能得到公司的“重视”。 如果违约,打工人要承担数十万的赔偿,但他们所能拿到的补偿金,可能就像李先生这样只有几百块。 法律要求竞业补偿金不低于员工离职前工资的30%,可李先生却只有六百块,但是违约金却可以按照所谓的“公司损失”随意定价。 有人就纳闷了,这样看似不合理的协议,为什么还要签字呢?因为这就是求职者的无奈。 不签可以,想干能干的人多的是。如今就业环境不好,找一份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求职者往往为了生存只能选择签字。 而且大多数人对于劳动合同都不太了解,即便耐着性子看完那些裹脚布一般的条款,很多地方也并不明白。 这使得有些公司会在协议里玩起了“文字游戏”。 最常用的便是“扩大解释”。把“同行”范围扩大到整个产业链,比如保安公司要求员工不能去物业、商场、学校,那些普通客户的名单也成为了“商业机密”。 甚至用关联公司、子公司名义追加索赔,哪怕从集团跳槽到旗下的子公司,竟然也能算是违反竞业协议。 但好在司法机关已经开始拆雷了,在竞业协议中,企业如果无法证明员工能实际接触到商业机密的话,是没有胜诉可能的。 而且如果补偿和违约金差距过大,有失公平,条款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竞业协议从来都不该是“打工人的枷锁”,而应该是“商业文明的护栏”。作为打工人我们或许没有话语权,但依然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合理的协议不签,不该赔的钱,一分都不给。 信源:新京报

0 阅读:70
清风明月英雄

清风明月英雄

允许一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