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吃,岂料在钞票之下竟放着一封破旧的信封。当男孩好奇的打开信件时,信中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他的想象! 在发现信件之前,祁国建的生活一直都很幸福,生活在北京大兴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十分疼爱自己。 和普通的三口之家一样,对于这唯一的孩子,夫妻二人都是宠爱有加,不管什么时候,都优先考虑他。 不过,祁国建也表示从小到大,父母虽然很宠自己,但从来不是溺爱,该有的教育一点都不会少。 这样幸福的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也从来没想过,眼前的父母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直到看到那封信。 在信中,他才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孩子。 1992年的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被太阳炙烤过的大地,似乎要将人蒸熟一般。 当时正在上小学的祁国建回到家后,就想给自己买一个冰棍消暑,但当时年纪小,父母对零花钱管控十分严格。 但当时父母都去下田劳动,家里就剩下祁国建一人,他便和母亲往常一样,准备到东屋里拿钱。 非常碰巧,东屋里一向被母亲锁着的柜子这一次竟然没有上锁,或许是母亲忘记,但是祁国建当时并没有想这么多。 他打开柜子发现一边放的是书,另一边是衣服。 于是他果断的开始在衣服那边开始翻找,里面有很多钱,一毛的、两毛的都有,祁国建拿了一张五毛的放进了口袋。 但是拿完钱之后,祁国建并没有立刻就走,因为平时根本没有机会翻看这个柜子,出于好奇,他便开始四处翻看。 在柜子里,他看到了一个笔记本,虽然很普通,但是他却觉得不同寻常,对于父母而言,平时似乎很少能用到。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几乎也很少看到父母将它拿出来。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打开了这个笔记本,而在这里面,除了一个信封之外,什么都没有。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识字,信封里面的一封信他看了个大概,当中提及到了“齐国建”,对方表示以后会告诉“齐国建”真相。 通过这封信,祁国建得知“齐国建”是抱养的,但是因为姓氏不同,他不敢确认这上面说的是不是自己。 然而,读音相同,名字相同,信件出现在自己的家里,祁国建在直觉上觉得和自己有关。 看完后,他没有将这封信放回去,反而是放到了自己书包里。 但是,当三天后他准备再看一次时,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了,原来,母亲知道他拿走了信,但并未多问,只是悄悄的拿了回来。 相比于害怕被母亲发现自己偷拿信,他更害怕被她发现自己偷拿钱。 但是母亲一直都没有说什么,还是和往常一样,做饭洗衣服,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而祁国建也没有过问母亲关于信的事情。 直到两年后,在聊天过程中,母亲才告诉他真相,并将信件也一起给了祁国建。 母亲告诉祁国建,当时他的父母带着仅一个月的他和另外两个孩子来北京办事,等准备回福建的时候非常困难,迫于无奈,只能将孩子给了他们。 但是在来往的信件中,亲生父母一直说,等孩子长大后希望他能够孝顺祁家二老,延续他们家万代青春,没有想过再次将孩子要回去。 这让祁国建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心生好感,在他看来,他们很真诚,也很守诚信。 高二时期,祁国建曾经试图与亲生父母写信,但是按照原来的地址寄过去,却被原路退回,显示查无此人。 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但却也无可奈何,当时的他还没有能力去寻找他们。 在寻亲现场,养父母一直在旁边倾听,说到童年时期,他们也都是一脸笑意。 发出求助后,在相关警方以及志愿者的帮助下,祁国建终于和父母以及哥哥姐姐团聚,家里人也都表示一直都非常思念他。 祁国建表示自己最大的一个心愿已经完成,而养父母也表示非常为孩子感到高兴。 两家人都表示祁国建以后愿意在哪就在哪,两家人以后也一定会经常来往,对于他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信息来源:央视网 2017-06-04报道
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
红尘墨色浓
2025-04-21 12:29: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