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直接将女兵扛到了炕上。然而,当女兵解开衣襟后,王学文震惊地说:“怎么会这样……”
听到王学文震惊的话,那名女兵突然笑了:“这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刚满月……”
听到这句话,王学文夫妇再次震惊地张大了嘴巴,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女兵又是谁呢?
1937年的一天,王学文准备前往自己的地窖收拾一番:“学文,地上掉落的白菜叶子也记得捡回来,现在是特殊时间,能有的吃就不错了……”
听到妻子的唠唠叨叨,王学文连连保证:“你就放心吧,我啥时候浪费过粮食,这段时间艰难,战士们更是苦,我们可不能再给他们拖后腿了!”
说罢这番话,王学文便披着一个破旧的大棉袄出去了,一呼吸,就是一口寒气,可见外面的天气十分寒冷,王学文不断地搓着手将自己已经僵硬的手指缓解一点。
王学文是当地的一个地主,抗日战争没有爆发之前,王学文一家生活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虽然是地主,王学文却十分善良,只要是遇到贫困的群众或者乡亲们有困难,他都会主动给予帮助不求回报。
也是因此王学文在那一片名声不错,人人都夸他是一个大善人,对此,王学文十分谦虚……
“吱呀”一声,房门被打开,想着地窖里的白菜,王学文不由得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外面寒风呼啸,天色昏暗,似乎有一场暴风雪要来,看着这样怪异的天气,王学文连忙跑到自家地里面去把那些储存在地窖里的白菜再盖的严实一些。
过了有大半个时辰,王学文终于从地窖中往家的方向赶,不一会儿,王学文便到了自己家门口,可旁边一个黑色的身影却吸引了王学文的注意。
走近一看,王学文才发现竟然是一个瘦骨嶙峋的姑娘,此时显然是体力不支晕倒了,看着眼前的姑娘,王学文突然感觉一阵心酸。
“不好,得赶紧救人!”
王学文见四下无人当即将那位姑娘拦腰抱起,那姑娘已经晕倒双手却死死的捂住自己的肚子,这让王学文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也没有细想。
“你出去一趟咋还带着个姑娘回来……”
王学文妻子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学文打断了:“快,这姑娘晕倒了,外面天气这么冷,身子都僵了,赶快去熬点姜汤、把家里剩下的那几个鸡蛋也赶紧煮了!”
听到王学文的话,妻子也不再磨叽,不一会儿,一碗姜汤便被端到了姑娘面前,王学文妻子用小勺子一口一口的喂到女子嘴巴里。
忽然,王学文看到了女子衣服的印章,那个印章他很熟悉,是属于八路军独有的印章,之前就曾有八路军前往王学文家中,所以王学文对这种印章印象非常深刻。
“这姑娘也是一位英雄,你看她袖口上的印章,那是独属于八路军的印章……”
许是喝了姜汤,女子慢悠悠地醒了过来,看见面前的二人,女子连忙道谢,直接对着王学文磕了几个头,这一举动让王学文十分惊讶,连忙将女子扶起来。
女子缓缓讲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我叫吴仲廉,早年间便参加了抗日队伍,我和丈夫都是前线的红军,只是我丈夫在一场战争中不幸牺牲了……”
说着吴仲廉突然解开自己上衣的纽扣,这一举动把王学文吓得连忙转过身回避,可突然听见一声孩子的呓语,王学文连忙转过头却发现吴仲廉怀中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
彼时的王学文突然明白为何他将女兵抱回自己家中的时候那女兵的肚子周围鼓鼓囊囊的,原来竟然是一个刚满月的孩子。
孩子身体十分瘦弱,许是营养不良,就连哭声都像是小猫叫一样,听起来软绵绵的……
一个月前,吴仲廉拼了命生下孩子,但是时局动荡,战场上刀枪无眼,也是那个时候吴仲廉和自己的大部队走散了,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带着孩子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
她带着孩子每天奔波,希望找回自己的大部队,但是却消息全无,最终体力不支晕倒在了王学文的家门口。
王学文夫妇对吴仲廉的遭遇十分同情且敬佩,于是在吴仲廉“托孤”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而吴仲廉则眼神坚定,休息片刻之后再次投入到了寻找大部队的旅途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