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胜出,失败的八个人又是什么下场? 康熙六十一年冬,畅春园的雪落了三天三夜,当隆科多宣读遗诏的那一刻,紫禁城的红墙内,八个曾站在权力巅峰的皇子,命运已悄然改写。 八阿哥胤禩是第一个被清算的,这个被康熙称为 “柔奸性成” 的皇子,在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改名 “阿其那”。满语里这三个字的含义至今成谜,有人说是 “狗”,有人说是 “夹冰鱼”,但无论哪种解释,都透着刺骨的寒意。 他被圈禁在宗人府的暗室中,每日只有粗茶淡饭,最终在病痛中走完五十一岁的人生,更讽刺的是,他的福晋郭络罗氏被雍正勒令自尽,罪名是 “狐媚惑主”。 九阿哥胤禟的结局更惨烈,这个被雍正称为 “痴肥可厌” 的皇子,被改名 “塞思黑”(满语意为 “讨厌鬼”),押解到保定圈禁。 看守他的直隶总督李绂刻意虐待,冬日不生火,夏日不通风,最终胤禟在中暑与痢疾的折磨中暴毙,死时全身溃烂生蛆,年仅四十三岁,他的儿子们被发配到黑龙江为奴,永世不得回京。 十阿哥胤䄉算得上是八爷党中最幸运的。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草包,因在雍正元年的祭文中写了 “雍正新君” 四字被革爵圈禁,但他心宽体胖,在高墙内一住就是十四年。 乾隆即位后将他释放,还赏了个辅国公的虚衔,七年后他病逝时,乾隆竟破例用贝子礼仪下葬,或许是念在他 “蠢钝无才” 的份上。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同母胞弟,却因支持八阿哥成了兄长的心病,康熙驾崩时,他正以 “大将军王” 身份驻西宁,雍正一道圣旨将他召回,先是罚去守景陵,后又圈禁在景山寿皇殿。 整整十年,他只能透过铁窗看紫禁城的落日,乾隆继位后封他为郡王,可此时的胤禵早已心如死灰,每日与高僧道士谈禅论道,活到七十八岁才撒手人寰。 二阿哥胤礽是两度被废的太子,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后,他就被幽禁在咸安宫,雍正二年,这个三十八岁就白了头的前太子在禁所病逝。 临终前,他对着探望的太监说了句:“我这一辈子,竟不如一只金丝雀。” 他的儿子弘皙后来卷入 “弘皙逆案”,被乾隆改名为 “四十六”,彻底逐出宗室。 大阿哥胤禔是最早出局的,康熙四十七年,他因魇镇太子被终身圈禁。这个曾叫嚣 “欲诛胤礽” 的莽夫,在高墙内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他的十二个儿子中,除了早夭的,其余都被革去宗室身份,沦为平民。 三阿哥胤祉是个异类。这个主持编纂《律历渊源》的学者型皇子,本无心夺嫡,却因与废太子关系密切遭雍正猜忌。雍正六年,他因收受苏克济贿赂被夺爵圈禁。 更致命的是,他在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 “面无戚容”,彻底触怒雍正,被幽禁在景山永安亭。十年后,这个精通历算的皇子在孤寂中病逝,死时身边只有未完成的书稿。 唯有十三阿哥胤祥是例外,这个被康熙圈禁十年的 “拼命十三郎”,因对雍正的绝对忠诚,成了清朝第一个 “铁帽子王”。他在雍正朝总理户部、军机处,却在四十四岁就积劳成疾而死。 雍正为他辍朝三日,谥号 “贤”,还特许他的名字改回 “胤祥”—— 这是清朝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特例。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下旨恢复胤禩、胤禟的原名和宗籍,此时距他们被清算已过去四十七年,那些曾响彻紫禁城的哭声早已消散在风中。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夺嫡之战,最终以雍正的胜利告终,却在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里种下了猜忌的种子。 当嘉庆皇帝秘密立储时,或许会想起祖父雍正留下的那句话:“朕之江山,非夺而来,乃天命所归。” 可这 “天命” 二字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兄弟的血泪?
1680年,康熙喝的醉醺醺准备就寝时,看到伺候自己宽衣的宫女颇有姿色,康熙便告诉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