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四军老兵复员回家,媒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可对象的情况,却让他一愣

荒沙历史呀 2025-04-21 15:31:40

1955年,新四军老兵复员回家,媒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可对象的情况,却让他一愣:“她有6个孩子,而且已经43岁了,你还把他介绍给我?”

这个新四军老兵叫周元官。

1943年,15岁的周元官参加新四军。

入伍后,周元官参加过不少战斗,打过鬼子,打过国民党反动派,期间,周元官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立过不少战功,甚至还荣立过一等功。

战场上枪弹无眼,任何人都可能受伤,周元官也不例外,在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腿部落下了残疾,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的,有诸多的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周元官不想成为部队的累赘,就选择退伍。

退伍后,周元官回到了江苏老家。

这时候,他才27岁。

周元官的父母在他年幼时就已经离世,而且周元官没有兄弟姐妹,村子里也没有什么亲戚,回老家后,周元官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十分冷清。

渐渐地,周元官就萌生了娶妻生子的念头,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里的媒婆。周元官是战斗英雄,不过村民们都知道,周元官腿部落下残疾,家里又只有他一个人,如果嫁给周元官,就要做好照顾他一辈子的思想准备,所以许多适龄女子都不愿意嫁给他。

周元官知道自己的情况,也就没有强求。

谁知这天,村里的媒婆找到了周元官,说她已经给周元官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让他过去见一见。

听说村里有人看上自己了,周元官就比较好奇,他连忙问道:“能和我说说她的情况吗?”

谁知媒婆闻言,却支支吾吾的,没有说话。

周元官看到媒婆这副模样,心生不妙,他总感觉媒婆给他介绍的这个女子,可能有什么缺点。犹豫了片刻后,周元官再次问道:“她是不是有什么缺点?”

媒婆想了一会儿,说:“她叫沈邦珍,已经43岁了。”

周元官一愣,他才27岁,娶一个比他大16岁的中年女子为妻,他有些无法接受,过了一会儿,周元官又问道:“她是否已经结过婚,有没有孩子?”

媒婆解释:“她已经结过婚,不久前,她的丈夫在干活时出了意外,离开了人世,她还有6个孩子。”

周元官大概了解了沈邦珍的情况,这是一个43岁的寡妇,还带着6个孩子,家庭条件也很差。

一想到沈邦珍的情况这么特殊,周元官摇了摇头,谢绝了媒婆的好意。但媒婆似乎答应过沈邦珍,就对周元官说:“要不你去她家看看,不合适再说嘛。”

这段时间,这个媒婆为了给周元官介绍对象,忙前忙后,周元官对她比较感激,见媒婆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就跟着媒婆来到了沈邦珍家里。

一进入沈邦珍家里,周元官就被她家热闹的气氛吸引了注意力,沈邦珍的家不大,但人口却很多,有六个孩子,氛围也很温馨,孩子们正在热闹地玩耍,这种气氛,与周元官家里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元官打小就是一个人,所以这种温馨而热闹的家庭氛围,就让他颇为触动。不久,在媒婆的介绍下,周元官见到了沈邦珍,而且还与她闲聊起来。

闲聊中,周元官知道了沈邦珍的遭遇,自从丈夫离世后,沈邦珍一个人就要照顾六个孩子,也没有人帮助她,日子过得非常不容易,所以沈邦珍这才想找一个丈夫。听了沈邦珍的话,周元官十分同情。

或许是同情弱者,或许是被沈邦珍家里热闹、温馨的气氛吸引了,周元官竟答应与沈邦珍结婚。

消息传开后,就连介绍这桩婚事的媒婆也很意外,其实,媒婆还有一件事情瞒着周元官。那就是,沈邦珍还欠了一大笔钱,自从丈夫死后,沈邦珍就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她需要照顾六个孩子,开销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沈邦珍就只能借钱,而且借的钱还不少。

如果周元官娶了沈邦珍,就要一起偿还这些债务,媒婆于心不忍,就把这件事情偷偷告诉给周元官。

据媒婆所说,沈邦珍欠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

或许是出于同情与怜悯,或许是周元官希望拥有一个温馨热闹的家庭,听了媒婆的介绍,周元官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持与沈邦珍结婚。

周元官退伍后,有一笔伤残金和安置费用,由于周元官父母早逝,加上周元官日子过得节俭,用不了多少钱,他就把这笔钱全部拿出来,替沈邦珍还清债务。

之后,为了这个家庭,腿脚不太利索的周元官还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想尽一切办法给家里增加收入。

在周元官的努力下,几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周元官还盖了几间房子,帮助大儿子、二儿子娶妻生子。

与沈邦珍结婚后,周元官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沈邦珍的几个孩子,都把他视为自己的亲生父亲。

1994年,周元官患病,身体大不如从前。

几个子女见状,就轮流照顾他,帮他穿衣、喂药,带他外出,与他聊天,尽可能地满足周元官的需求,这让周元官感到欣慰,他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0 阅读:45
荒沙历史呀

荒沙历史呀

书写历史故事,传播历史文化。美美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