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将淘汰机器高价卖给我们,让中国亏损好几亿,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员正感到绝望之际,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局面。 中国制造的尼龙产品现在风靡世界,从衣服到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尼龙这种关键材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辉煌的背后是一场艰难的科技攻关战役,这场战役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科学家紧密相连,他就是闵恩泽。 时间倒流回20世纪,中国经济正经历高速发展期,但许多关键工业技术依然受制于外国,看似平常的尼龙材料,其关键原料己内酰胺的生产技术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这导致中国不得不依靠进口,价格受制于人,供应也极不稳定,连“穿衣自由”都成为一种奢求,这种被人控制的状况,让中国人民内心充满担忧和无力感。 为了打破行业内的独家局面,中石化决定冒险投资,投入巨额资金从美国引进两条己内酰胺生产线,公司内部对此决策存在不同意见,一部分人倾向于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一部分人担心美国方面会设置障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方面竟然非常痛快地批准了这笔交易,这让中石化的领导层感到有些不踏实,他们想知道美国究竟打着什么算盘。 中石化满怀期待地启动生产线,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坏消息紧接着就来了,美国发布了全新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不仅成本更低,效率也大大提升!中石化引进的技术一下子变成了落后货,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设备眼看就要变成废铁,大量的己内酰胺产品堆满了仓库,卖不出去。 更糟糕的是,国内很多靠己内酰胺生产化纤和服装的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中石化的巨额投资看来是打了水漂,血本无归,这背后的猫腻逐渐浮出水面,美国用过时的技术换取中国的资金,等中国建好生产线,再用最新的技术彻底击垮中国的相关产业。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已经七十多岁的闵恩泽挺身而出,这位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老科学家,深深明白己内酰胺产业对国家的意义非凡,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帮助国家摆脱困境,减少损失,于是,闵恩泽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住进了实验室,不分昼夜地投入到紧张的科研攻关工作中。 他们极其细致,每个细微之处都仔细研究,实验接连不断,尽管屡次遭遇失败,他们却从不气馁,总是重新振作,再次投入到新的尝试中。 经过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闵恩泽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叫做“钛硅分子筛”的新型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显著提升了己内酰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得益于此,中国生产的己内酰胺不仅在质量上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而且在价格上也更具优势。 闵恩泽团队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让原本面临困境的中国己内酰胺产业焕发生机,并且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过去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主要的己内酰胺出口国,成功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闵恩泽的故事是中国科技自主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到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创新,才能真正把握未来。
2001年,美国将淘汰机器高价卖给我们,让中国亏损好几亿,中石化的几位资深技术人
史记新说吧
2025-04-21 15:53:1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