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一名校校长退休后,拒绝百万年薪,独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

史记新说吧 2025-04-21 15:53:16

2016年,杭州一名校校长退休后,拒绝百万年薪,独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学生就消失了60多个,校长慌忙打电话向教育局询问,可电话那头却说:“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 陈立群,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放弃了年薪百万的优渥待遇,也放弃了舒适的退休时光,他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所有努力只为一个坚定的教育理想,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照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做出这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呢?这一切,要从2016年的夏天开始说起……   在杭州学军中学工作了整整31年后,陈立群校长退休了,不少私立学校都想聘请他,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年薪200万这么高的待遇,但陈立群校长全都拒绝了,因为他更想去做一件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去经济落后的山区当一名支教老师。   陈立群的这个想法,是从小时候的事情来的,他出生在浙江农村,因为家里穷,没能继续上学,这段经历让他深深明白教育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东部和西部在教育资源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2016年8月,陈立群决定前往贵州台江县,担任台江民族中学的校长,这所学校是当地唯一的公立高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是苗族孩子,但教学水平却一直排名靠后,尽管陈立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学校的实际情况仍然让他感到非常意外。   课堂上,一些学生打瞌睡、闲聊,学习氛围不够理想,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备课不够充分,批改作业也比较草率,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让人担忧,教学设备也显得陈旧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更令人难过的是,当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太重视,不少孩子过早地离开学校去打工,甚至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   新学期开始,学校里少了六十多个学生,都没回来报到,对当地来说,学生不返校好像挺普遍,但陈立群却觉得很不应该,特别着急,他赶紧找教育局反映情况,结果对方说得轻巧,说“今年比以前少多了,已经很好了”,陈立群当老师三十多年,还是头一次因为学生不来上课这么着急上火。   他渐渐明白,要做的远不止提高课堂水平,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想法和做法,陈立群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在学校里,他用强硬手段管理,发现教学不认真的老师就立刻停止他们的课程,还辞退了两位水平不达标的老师,他对食堂进行了彻底整顿,更换了老旧设备,并且制定了十六条新的规定,让原本乱糟糟的校园慢慢变得井然有序。   同时,他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钱,设立了奖教金,鼓励老师们更好地教学;他还组织教学比赛,让老师们切磋交流,共同进步。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他更是出资选派年轻教师去杭州接受专业的培训,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学校留下一支素质过硬、能够自我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陈立群走出校园,走进了偏远的苗寨,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即便在这样的地方,他依然穿着整洁的西装,显得很有学问又很和蔼可亲。 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家长们支持孩子读书:“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我一直坚持努力学习,才有现在的生活。你们的孩子只要肯用功,将来一定能超过我。”   陈立群说的都是实在话,深深触动了许多家长,他还出钱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甚至公开表示:“如果你们不愿意供孩子读书,我来供!”陈立群用真心和实际行动,慢慢地改变了当地人对教育的观念。   努力终有回报。2017年高考,台江民族中学考上二本的学生数量显著提升,陈立群抓住这个鼓舞人心的时刻,带领老师们敲锣打鼓,将高考喜报送到学生家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书有出息”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学生和家长心中。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不再轻易放弃学业,敬重老师、重视教育的风气慢慢建立起来。到了2020年,学校考上本科的学生比例从原本不足10%大幅提高到79%。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陈立群校长支教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陈立群要离开台江的时候,学生们非常难过,舍不得他走。“真不舍得我,就考去浙江看我吧。”他笑着说道,现在,他还在西部地区,继续从事教育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帮助那里的孩子实现梦想。   陈立群的故事真了不起,他让台江民族中学彻底变了个样,还让当地人对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告诉我们,老师的品德和无私奉献有多重要。 信息来源:【全国“两优一先”风采】陈立群:点亮大山深处的希望---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1-11-04

0 阅读:0
史记新说吧

史记新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