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人、欧洲太平洋资本CEO兼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4月20日写道:“特朗普

鹏天云光 2025-04-21 16:08:57

美国投资人、欧洲太平洋资本CEO兼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4月20日写道:“特朗普表示,中国需要美国消费者。美国有3.4亿消费者,平均每人年收入4.4万美元。这远高于美国以外大多数消费者的收入,但这完全是汇率的作用。 彼得・希夫这人在华尔街绝对是个“非主流”。2008年金融危机前,他就像个“乌鸦嘴”一样到处喊狼来了,结果被主流经济学家和投行大佬们当成笑话。 可后来雷曼兄弟倒闭、次贷危机爆发,所有人都傻了眼,这时候才想起他的《美元大崩溃》里早把问题说透了。 就像2025年4月20日他怼特朗普的那句话:“中国需要美国消费者?那3.4亿人平均年收入4.4万美元,全靠汇率撑着!” 这话一出,华尔街又炸锅了,因为他戳破了美国消费主义的“皇帝新衣”。 先说说他为啥总唱反调。希夫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死忠粉,这套理论最讨厌政府干预市场,尤其看不惯美联储印钞放水。 他觉得美国经济就像个吸毒成瘾的人,每次靠降息和量化宽松续命,早晚要猝死。 比如2022年美国通胀爆表,他就大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通胀帮凶”,说加息根本压不住物价,反而会把经济拖进衰退。 结果2023年美国真的出现技术性衰退,失业率飙升,这时候华尔街才想起他当年的预言。 再看看他和特朗普的“恩怨”。特朗普总说“美国消费者是中国的衣食父母”,这话听起来挺唬人,可希夫直接拆台:“那4.4万美元年收入有水分!” 他举了个例子,同样一杯星巴克拿铁,在中国卖30元人民币,在美国卖5美元,按汇率算美国贵多了,但实际购买力呢? 中国普通工人月薪5000元能买166杯,美国工人月薪4000美元只能买800杯,差距没那么夸张。 这就是购买力平价(PPP)的道理,希夫老说美国GDP按汇率算虚高,按PPP算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一了。 为啥华尔街不爱听他的?因为他动了人家的奶酪。比如他一直鼓吹黄金,说黄金能抗通胀,还预言金价会涨到5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 这和华尔街的金融产品冲突太大了,要是大家都去买黄金,投行的股票、债券卖给谁? 2025年4月美元指数跌破99,他又跳出来说“美元霸权要完蛋”,结果被摩根大通、高盛的分析师集体反驳,说他“危言耸听”。 还有他对中国的看法。主流经济学家总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可希夫觉得这是本末倒置。 他举了个例子: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日用品,其实是中国企业用美元结算的,但这些美元最终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 这就像个循环游戏,美国用印出来的美元买中国货,中国再把美元借给美国,最后大家都被美元绑架了。 他觉得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债务爆表,2025年联邦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都快赶上军费了,这时候还说“中国需要美国消费者”,不是自欺欺人吗? 不过希夫也有打脸的时候。比如他一直唱空美股,可2023年标普500指数涨了25%,这让他的追随者很尴尬。 但他辩解称这是“最后的疯狂”,就像2007年次贷危机前股市还在创新高一样。这种“末日论”在华尔街当然不受欢迎,毕竟大家都靠牛市吃饭。 现在问题来了:彼得・希夫的警告是真理还是危言?他准确预测了2008年危机,可为啥总被主流排斥? 难道真像他说的,华尔街被短期利益蒙住了眼睛,看不到长期风险? 还是说他只是个“永远正确的悲观主义者”,靠博眼球混饭吃?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0 阅读:1668

评论列表

无法理解

无法理解

2025-04-21 21:16

实际上揭穿了美国的骗局,说的完全正确!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