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南京一名女子下班后去聚餐,回家路上出了车祸。于是她利用自己是公司主管的身份,偷偷把材料改成加班,然后向人社局骗了8.9万的赔偿金。这还不算完,她又转身向公司索要医疗报销,结果被发现了。网友:“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想再从公司捞一笔?贪心过了头! 南京一位姓陈的人力主管,还是栽在了自己的“小聪明”上! 几个月前,她下班后跟朋友吃饭放松了一下,饭后骑摩托车回家路上出了意外,人受了伤,车也坏了。按理说,这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可陈女士躺在病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医药费、误工费……算来算去觉得这笔损失太“亏”了。 这时候,她作为公司人力主管的“优势”就冒头了。她对公司的人事流程、保险申报很清楚,规章制度、办事环节也都熟得很,甚至一些关键印章平时就在她手里保管。 一个危险的念头钻了出来:能不能把这次私人事故,“操作”成工伤? 于是她就利用职务上的方便,开始伪造材料,她编造了假的会议记录,做了假的加班证明,把事故发生时间“挪”到了所谓的“加班期间”。 为了让戏更真,她还偷偷用了公司印章,盖在了申请工伤认定需要的文件上。 一般员工申请工伤得先通过公司审核,但陈女士是人力主管,她走了条“捷径”,直接绕开了公司内部程序,把这套精心伪造的材料递交给了当地人社局。 可能是材料做得太“像模像样”,人社局的审核竟然没发现问题,认定通过了。很快,包括医疗费和各项补助在内的8.9万元工伤保险待遇,就打到了陈女士的个人账户上。 钱到手了本该就此打住,但贪心往往会让人走错最后一步。陈女士转念一想:既然人社局都认定是“因公受伤”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拿着这份认定文件,再向公司报销一些自己垫付的医药费?能多拿一点是一点。 也正是这最后一步,让她彻底翻了船。当她拿着人社局的工伤认定文件,向自己公司申请报销时,公司自然要按规矩办事,进行内部核查。 财务和相关部门需要核对工伤认定的具体事由、时间、原始凭证等等。面对公司的正常询问,陈女士开始支支吾吾。 她反复强调人社局已经认定了,但对所谓的加班具体做了什么、事故的详细经过却说不清楚,更关键的是,拿不出公司内部本该有的加班申请和审批记录来证明。 一来二去,公司就起了疑心。负责人力规章的主管,自己的工伤申请在公司内部竟然一点痕迹都没有,这太不正常了。公司决定直接向人社局核实情况,调取了她当初申报的全部材料。 这下真相彻底暴露了,公司发现陈女士向公司陈述的情况和事实严重不符,所谓的“加班期间”受伤,完全是她一手伪造的谎言。 确认情况后,公司管理层选择了报警。 法律的裁决不会缺席,陈女士因为涉嫌诈骗罪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法院最终判了她一年五个月,缓刑两年,还得交一笔罚金。 这位餐饮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为自己的一时贪念付出了沉重代价,不仅前途没了,还得把自己费尽心机骗到手的工伤赔偿,一分不少地退回去。 她失去的不只是钱和工作,还有多年的职业声誉,更留下了一个伴随终身的案底。 陈女士作为人力主管,本该是维护规则的人,最后却成了破坏规则的人。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不惜触犯法律,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不值得。 来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2025年4月20日
近日报道,南京一名女子下班后去聚餐,回家路上出了车祸。于是她利用自己是公司主管的
住顶楼小邹
2025-04-21 16:32:4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