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顾方舟趁妻子不在家,把一管没在小孩身上试过的液体喂给了刚满月的儿子。

醉卧云端云端居 2025-04-21 18:02:48

1965年,顾方舟趁妻子不在家,把一管没在小孩身上试过的液体喂给了刚满月的儿子。儿子咧嘴一笑,他却哭得稀里哗啦。这管液体是小儿麻痹症疫苗,风险未知,他却拿自己孩子去赌。 顾方舟1926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家里条件一般,但他脑子特别灵。1948年,他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那会儿年轻气盛,满心想着用医学干点大事。1951年,他跑去苏联学病毒学,琢磨怎么对付那些害人的病毒。1955年回国,他一腔热血想报效国家,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巴掌。那年,小儿麻痹症在江苏南通闹得厉害,1680多人瘫了,460多个孩子没了,疫情还往青岛、上海、南宁蔓延。顾方舟亲眼见过一个妈妈抱着瘫掉的孩子求医生,眼里满是希望,可医生只能摇头。那一刻,他心里跟针扎似的,下决心要搞出疫苗,给中国孩子一条活路。 1957年,顾方舟带着团队跑到云南昆明,在热带雨林里搞研究。那地方条件差得要命,没水没电,实验材料得塞在肉联厂冰柜里,每天靠人背上山。他和同事没日没夜地研究病毒,琢磨怎么做疫苗。1960年,他们决定搞减毒活疫苗,因为这玩意儿成本低,能大规模用,适合中国。当时动物实验过了,证明没啥大问题,但人身上咋样还不知道。动物和人毕竟不一样,尤其是疫苗要给小孩用,得找小孩试。可谁家敢拿孩子冒险?顾方舟自己先试了,证明对大人没毒,可小孩的数据还是空白。这事儿成了团队最大的坎。 1965年,顾方舟31岁,刚当爹没多久。他妻子出差去了,家里就他和刚满月的儿子。那天,他手里攥着一管减毒活疫苗,这东西在动物身上没问题,但在小孩身上还没试过。团队卡在儿童实验这关,疫苗要是过不了这步,就没法救更多孩子。顾方舟咬咬牙,决定拿自己儿子试。他把液体喂下去,儿子还冲他笑,可他心里怕得要死,怕这管东西害了孩子。可他更怕疫情再扩散,怕更多家庭崩溃。喂完药,他守着儿子整整十天,没怎么睡,盯着孩子有没有啥不对劲。十天后,儿子没事儿,他才松口气,眼泪又下来了。这一步,成了疫苗成功的敲门砖。 儿子没事后,顾方舟胆子大了,团队也更有劲儿了。可液体疫苗不好推广,偏远地方没冷链,孩子还嫌味道怪。有次他逗儿子玩,拿了块糖,儿子乐得伸手抓。他脑子一闪:把疫苗做成糖丸咋样?团队马上试,反复调配方,终于弄出甜甜的糖丸疫苗。孩子们抢着吃,运输也方便了。从1960年代开始,这糖丸推广开,小儿麻痹症慢慢被压下去。到2000年,中国彻底消灭了这病,顾方舟的糖丸救了无数家庭。 顾方舟晚年过得挺低调,2019年去世,92岁。有人问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他笑笑说:“我就做了个小糖丸。”但这糖丸不简单,背后是一个父亲拿孩子冒险的胆量,一个科学家不服输的钻劲儿,还有千万孩子的命。他用泪水换来了希望,实打实的中国脊梁。 小儿麻痹症那会儿多吓人啊,孩子说瘫就瘫,说没就没,家长哭都哭不出声。他自己试了疫苗没事,可小孩咋样谁也不知道。团队没辙,他只能拿儿子试。这不是冷血,是责任太大,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怕儿子出事,可更怕全国的孩子没救。这一步走得惊险,但也真值。 液体疫苗不好存不好运,孩子还不爱喝,他硬是琢磨出糖丸这招。成本低,好推广,还甜,小孩当糖吃,家长也省心。这不光是技术突破,更是接地气的智慧。 参考资料 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学家顾方舟逝世,享年92岁.澎湃网

0 阅读:2
醉卧云端云端居

醉卧云端云端居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