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当我们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环顾左右,我确实害怕了。美军放弃汉城,几乎是不战而退。三八线并不是打过去的,几乎可以说是走过去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大家都知道,但凡战场上的敌人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而不是溃退,那就要十分警惕了!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走得早,母亲带着他和弟弟靠种地糊口。他从小就得帮着干活,挑水劈柴,肩膀被扁担磨得红肿。日子苦,但他硬是没被压垮,反而练就了一身倔强。1916年,他投身湘军,从扛枪的小兵干起,每天踩着泥泞山路行军,慢慢在部队里混出名堂。到了1928年7月,他带着部队在平江起义,举起红旗,搞了个红五军,从此走上革命路。 土地革命那几年,彭德怀带着红军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打仗,山路崎岖,他领着队伍设伏打埋伏,吃的是野菜粥,穿的是破军装,跟战士们一个样。抗日战争来了,他当上八路军副总司令,1940年8月搞了个百团大战,带着部队炸铁路桥,狠狠揍了日军一顿,全国上下都跟着士气大振。解放战争时,他在西北带着部队转战黄土高原,1947年3月青化砭一仗,他指挥部队在沟壑里包抄敌人,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后来又解放了大西北,1949年10月兰州解放那天,红旗飘起来,他骑马检阅部队,尘土飞扬里全是胜利的味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牵头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威胁到中国边境。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彭德怀被点将,成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时候,他已经50多岁,满脸风霜,可肩膀上扛的,是保家卫国的重担。他带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那场硬仗。 1951年1月,朝鲜战争打到第三次战役,中朝联军突破三八线,占了汉城。那是个大冷天,彭德怀站在三七线附近的高地上,军大衣被风吹得鼓起来。他眯着眼看远处美军的车队撤退,队伍整齐,卡车一辆接一辆,士兵步伐稳当,没一点慌乱。这跟他在战场上见过的敌人溃败完全不一样。他心里犯嘀咕:美军放弃汉城,几乎没怎么打就退了,这事儿太反常。 彭德怀打了半辈子仗,经验老到得很。他琢磨着,战线拉到三七线,补给线拖得老长,按理说中朝联军占了上风,可美军这撤退看着不像败退,倒像有计划的后退。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晚上在前线指挥部开会,摊开地图一分析,觉得美军可能憋着大招,想诱敌深入再反扑。他当机立断,下令部队撤出汉城,连夜往北转移。朝方代表不乐意了,觉得好不容易打下的地就这么放弃,太可惜。可他顶住压力,坚持撤退。 结果证明,他这步棋走对了。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搞了个“屠夫行动”,打算把中朝联军引进来再围剿。幸亏彭德怀早早撤了,志愿军退到三八线以北,依托山地修工事,挡住了美军的反攻。他这警惕性,不光救了部队,也让中朝联军在后来的仗里站稳了脚跟。斯大林后来还特意表扬了他的决定,说这手真是高明。 1951年初那次撤退,彭德怀救了中朝联军一把。美军反扑没捞着便宜,志愿军在山地挖工事,硬是把战线稳住了。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指挥部队稳扎稳打,美军几次进攻都被顶了回去。到了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了停战协定,彭德怀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在场看着那份文件落笔,战争终于消停了。他回国后继续干大事,当过国防部长,抓军队建设,跑遍边防检查工事,风吹日晒也不含糊。 不过,彭德怀这人太直,啥都敢说。后来政治运动来了,他因为提意见得罪了人,被整得挺惨。晚年他被安排住在一个普通院子里,种了几棵树,秋天叶子落一地,他没事就坐那儿翻翻旧书,日子过得清苦。1974年11月29日,他在北 京去世,76岁。灵堂里放着他的遗像,花圈围了一圈,挺肃穆的。火化后,骨灰安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躺在一片松柏里。 彭德怀这辈子打仗无数,功劳不小,尤其在朝鲜战争那次,凭着过人的眼光救了大局。他的故事听着挺带劲,后人提起他,都觉得这是个真汉子,为国家豁出命的主儿。
彭德怀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当我们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
爱吃凉历史
2025-04-21 18:54:07
0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