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要求付款时,他却说道:“我为什么要付钱?这两只兽首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珍宝,被你们抢走了。我们现在不过是将其归还给原主罢了。如果我买回来,反而是在接受你们的劫掠行为。” 2009年2月26日,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行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件拍品上——中国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兔首和鼠首。 这些铜像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海外,成为西方私人藏品的象征。拍卖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无数中国人的愤怒。许多人痛心疾首地议论着,这些文物究竟该如何回归。 最终,在现场气氛愈发紧张的情况下,这两件兽首被一位中国买家拍得,成交价高达314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来自福建的收藏家蔡铭超,将慷慨解囊为祖国带回这两件珍宝。然而,在拍卖会结束后,蔡铭超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他公开宣布拒绝付款,并明确表示:“这些文物本就是中国的,凭什么还要我们用钱买回来?如果我支付这笔钱,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掠夺行为!”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并不是蔡铭超的第一次“壮举”。早在2006年,他就因拍下“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像”而一举成名。当时,他以1.16亿港元的天价,将这件文物流失多年的珍品带回祖国。 正因如此,他在收藏界和拍卖行中声名远扬。许多拍卖行对他的经济实力和信誉评价甚高。然而,这次的拒付行为,却让蔡铭超成为舆论的风暴中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大量珍贵文物被掠夺,包括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这些兽首原是清代乾隆年间,由意大利宫廷画师郎世宁设计的喷泉装置,每两个小时喷水一次,正午时分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场面壮观。 它们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然而,这些文物在1860年的侵略中被掳走,散落于西方私人收藏家和博物馆之中。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决定拍卖兔首和鼠首,再次揭开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蔡铭超的举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国内,许多人称他为“民族英雄”,认为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国文化的尊严。 有人认为,他的拒付不仅是一种抗议,更是一种对西方强盗逻辑的蔑视。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公开批评他的行为,认为蔡铭超破坏了国际拍卖规则,损害了中国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信誉。 甚至有人担心,这种行为会导致国际拍卖行对中国竞拍者设置更多障碍,增加买回文物的难度。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人在追索流失文物过程中第一次遇到困难。圆明园其他兽首的归还之路同样充满波折。 2003年,澳门赌王何鸿燊从美国一位藏家手中购得猪首铜像,花费了600多万港元,并将其捐赠给中国。 这一行为虽然广受赞誉,但也引发了关于是否该花钱买回本国文物的争议。何鸿燊后来又以6910万港元购得马首铜像,同样无偿捐赠给国家。 这些事件表明,尽管通过拍卖回购是可行途径,但高昂的价格背后,却是对国人情感的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鼠首和兔首的归属问题也渐渐明朗。在蔡铭超拒付后,法国佳士得拍卖行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兔首和鼠首无偿捐赠给中国。皮诺家族是佳士得的主要股东,同时掌控多家奢侈品品牌。 这一捐赠被视为向中国表达善意的举动,也被认为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和维护其商业利益。 尽管鼠首和兔首最终回归祖国,但蔡铭超的个人命运却因此发生了转折。拒付事件让他被国际拍卖行列入“黑名单”,他不得不逐渐淡出拍卖行业。 他的拍卖公司业务受到严重影响,他本人也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然而,蔡铭超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曾公开表示:“如果可以重来,我依然会这么做。我们的文物就应该回到祖国,而不是成为别人的炫耀资本。” 类似的事件还在继续发生。2024年,英国某拍卖行宣布拍卖一件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虎蓥”,再次引发中国社会的广泛抗议。 尽管中国国家文物局强烈谴责此类行为,但拍卖仍如期进行。这些事件表明,中国文物的回归之路依然艰难。 国际社会虽然有相关公约支持文物归还,但西方国家对殖民时期掠夺文物的归还始终态度消极。 蔡铭超的拒付事件让人们重新思考:保护文物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通过拍卖回购虽然直接,但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依靠外交谈判和国际公约的力量,或许才是更有效的办法。 同时,这也提醒国人,应该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从根源上减少文物流失的可能。 如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已有七尊回归祖国,但蛇首、鸡首、狗首和羊首的下落仍然成谜。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它们的回归不仅是文化的复归,更是对历史正义的呼唤。
2009年,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
不服输的三傻
2025-04-21 18:54: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