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包围了洛阳宫城,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单枪匹马冲杀出城,不知去向。 洛阳城外,风卷黄沙。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大军兵临城下,已将洛阳宫城团团包围。城内的王世充军心渐渐涣散,粮草日渐匮乏,眼看大势已去。 李世民并非初次与这座城池结缘。三年前,当王世充击败李密,占据洛阳时,曾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那日,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率军出战。此人上党潞州出身,武艺高强,马上使枪如神,一手马槊使得虎虎生风。 "今日必取秦王首级!"单雄信咬牙厉声喝道,当即策马直奔李世民。危急关头,一员唐将忽然冲出,高喊:"单兄住手!" 那人正是昔日与单雄信一同追随翟让的徐世勣,如今已投奔李唐,改名李世勣。单雄信见状,怔了一怔,勒马而退。这一犹豫,救了李世民一命,也埋下了日后的悲剧伏笔。 回溯四年前,单雄信与徐世勣本是翟让麾下得力干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野心勃勃的李密取代翟让成为瓦岗之主,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不料一场酒宴上,李密手下壮士蔡建德趁翟让看弓时将其砍杀。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单雄信无奈叩头求饶,李密念其才能未杀。 此后不久,李密与王世充交战失利。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单雄信率众投降王世充,而徐世勣则选择投奔李唐。昔日的八拜之交,从此分道扬镳。 如今,洛阳城中形势危急。窦建德前来援救,却被唐军击败擒获。王世充绝望之际,单雄信站在城头,眺望远处唐军大营,目光掠过那面熟悉的旌旗。他知道,徐世勣就在那里。忽然,他招来亲信,低声吩咐几句,然后披挂整齐,手持那杆曾经在无数战场上建功的马槊。 "开城门!"单雄信一声令下,几名亲信立刻拉开了城门的一角。还未等守城士兵反应过来,单雄信已如离弦之箭,策马冲出。 "拦住他!"城墙上有人高喊。 但已经晚了,单雄信单枪匹马,直奔唐军阵中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黄沙之中。城内一片哗然,无人知晓这位勇将去向何方,是投唐还是远遁他乡? 单雄信随着那道开启的城门缝隙,冲入了唐军重围。然而,命运却未给这位勇将留下太多的余地。他并未能如愿脱离险境,而是很快被唐军捕获。 敌军将领认出了这位威名赫赫的"飞将",立刻将他押送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看着这位差点取自己性命的宿敌,眼中却无半点怨恨,反而有着惜才之意。但最终,李世民并未急于处决单雄信,而是等待父亲李渊的旨意。这一等,便是数日。 与此同时,王世充在穷途末路之际,也选择了投降。《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当得知前来救援的窦建德败北被俘后,王世充便率领将吏前往唐军大营请降。李世民接受了王世充的投降,并向他承诺保全性命。然而,王世充手下的重要谋士和大将却无一幸免:"世充黄门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逊,先诛之,次收世充党与段达、杨注、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当徐世勣(李世勣)得知昔日结义兄弟被擒的消息,立刻奔向军营。他跪在李世民面前,请求释放单雄信,却被告知此事已由皇帝李渊裁决。不甘心的徐世勣火速上表李渊,愿以自己所有的战功和官爵换取单雄信一命。 "高祖不许。"史书上的这四个字,道尽了兄弟情深却无力回天的悲凉。 当徐世勣带着李渊的回复前来见单雄信时,单雄信并未显露出丝毫惊讶:"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 徐世勣眼含热泪,说道:"忠义难两全。"他承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其家人。随后,徐世勣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割下自己的一块肉,让单雄信吃下,以示不忘当初的誓言。单雄信默默咽下,然后毅然走向刑场。 而王世充虽然被李世民保全性命,送往长安后,李渊也暂时饶他不死,决定将其发往蜀地安置。然而,独孤修德为报杀父之仇,与众兄弟闯入驿馆,取了王世充性命。 单雄信的英勇与忠义,并未因他的陨落而消逝。他有一子单道真,后来在唐朝为梁州司马;单道真育有三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更令人称奇的是,单雄信的第十一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人,在唐末加入了黄巢起义,被称为"黄军四杰",转战近半个唐朝江山。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包围了洛阳宫城,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单枪匹马冲杀出城,不
熹然说历史
2025-04-21 22:25: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