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考古专家都比不上我,饶我一命,我能打开秦始皇陵!”2017年,中国第一盗墓贼姚玉忠被判处死刑,不料他却公然在法庭上叫嚣,声称自己知道秦始皇陵入口在哪,最后下场如何? 2017年辽宁高院的审判庭内,空气凝固得像一块冰。全场落针可闻之际,戴着手铐脚镣的姚玉忠突然站起来,朝着满室讶异的人群大声喊道:"给我机会,秦始皇陵我能开!一百个考古专家都比不上我!"他的话音刚落,旁听席上一位考古专家当场冷笑回应:"你会挖洞不假,但考古不是老鼠打洞!"这一针见血的话语戳破了这位"关中第一祖师爷"最后的体面。 但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消瘦的中年男子,曾经是叱咤盗墓界三十余载的风云人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盗墓案的核心人物?他的传奇故事,要追溯到1985年的内蒙古赤峰。 那一年,22岁的姚玉忠还只是个放羊的农家孩子,整日带着羊群在红山文化保护区的山野间游荡。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下,埋藏着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珍贵遗址。当地老人常说:"这地界儿埋着老祖宗的宝贝。"年轻的姚玉忠起初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他随手挖出一个玉猪龙,转手卖了300块钱——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 这笔意外之财彻底改变了姚玉忠的人生轨迹。他开始痴迷于寻找古墓,白天揣着罗盘满山转,晚上则流连于二手书摊,购买《易经》、《八卦》和风水类书籍。虽然这类书籍晦涩难懂,但姚玉忠却仿佛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天赋,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其中奥秘。 1993年,姚玉忠研发出了一种被称为"关东扎"的工具,实际上是一种带有螺旋头的钢钎,插入地下后可以带出不同年代的土层,从而判断墓葬位置和深度。公安部门后来缴获这种工具时,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玩意儿比考古队用的洛阳铲还精细!" 姚玉忠逐渐练就了"一眼定穴"的本领。他会四处走访收集民间志怪故事,研究考古专家发布的学术报告,再结合自己的实地勘察,准确判断墓葬位置。后来警方调查发现,姚玉忠的盗墓手法异常讲究,通常选在春末秋初草木茂盛的季节作案。每次盗掘完墓葬后,他都会在洞口撒上草籽,等一场大雨过后,不仅能冲走作案痕迹,长出的草还能自然掩盖洞口,做到真正的神不知鬼不觉。 2008年成为姚玉忠事业的转折点。随着他的"高超技艺"名声远播,河北的矿老板、香港的古董贩子纷纷找上门来合作。巅峰时期,他手下有多达225名成员,组织分工明确:负责踩点的叫"风师",挖掘的叫"土工",运送文物的则被称为"马仔"。曾经有一次,他们在辽宁牛河梁遗址挖掘,距离保安亭仅200米,却没有被发现。 姚玉忠在盗墓界叱咤风云,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嗜赌成性。无论多少从地下挖出的古董财富,最终都无法填满他在赌桌上的无底洞。圈内人都熟知,"老姚"钱多技弱,一场能输几百万,眼睛都不眨一下。赌场老板们甚至专门为他准备了鉴宝师,只为能让他继续赌下去。 当现金输光后,姚玉忠便拿出手机,翻出珍贵文物的照片往桌上一拍:"这是商周玉琮,押700万!"赌场鉴宝师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后便放款。警方后来调查发现,仅是他输掉的文物就价值七千万元,足够建立三个县级博物馆的藏品总和。一个曾经身家上亿的盗墓大亨,最终变得负债累累,据传仅在辽宁某赌场一处,他就欠下7000万元的赌债,由此赢得"老败家"的外号。 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流入市场的?潘家园市场成为了文物黑市的重灾区。2014年,姚玉忠团伙盗掘的玉璧就在这里堂而皇之地摆上摊位,卖家巧妙地将发票开成"工艺品",价值5万元的国家文物瞬间变成了"义乌小商品"。文物贩子们更有一套自己的行话,将青铜器称为"仿古摆件",陶罐则改称"腌菜坛子",一旦有执法人员来查,根本无法说清这些东西的真实来源。 洗钱的套路更是令人咋舌。香港拍卖行会将赃物包装成"海外回流文物",姚玉忠团伙300元收来的玉坠,经过包装后能在拍卖会上拍出300万的天价。买主刷卡付款后,资金会绕道开曼群岛周转五圈,最终变成煤矿公司的"合法收入"。警方调查这些银行流水时,发现单子长得能绕故宫一圈,查账的审计员看得直揉太阳穴。 2014年,姚玉忠的赌债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追随者也因多年的分赃不均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连他的亲弟弟姚玉飞都自立山头。走投无路的姚玉忠铤而走险,将目光投向了同行。他得知"古董商"冯杰最近得到了几件价值不菲的宝贝,便找人商量策划绑架。2014年秋,姚玉忠组织人员将冯杰绑到一处废弃矿场,逼迫他交出保险柜钥匙,一举抢走了包括红山玉器在内的11件珍贵文物。
“一百个考古专家都比不上我,饶我一命,我能打开秦始皇陵!”2017年,中国第一盗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4-21 22:35: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