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去孤儿院义诊,猛然发现近8成弃婴瘦骨嶙峋,体内的器官和大便隐约可见,为此他不惜变卖家产,花费9700万进行救治,没想到他的这一行为挽救了2000多条人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双饱经沧桑的手,捏着一根银针,在孩子细弱的手腕上轻轻游走,这是河南金庚医院里每天都会上演的场景,银针的另一端,是宋兆普医生布满皱纹却依然稳健的手指,十五年来,这双手通过把脉问诊,为数千名脑瘫患儿带来新生的希望。 在中原大地上,宋兆普的名字早已与“医者仁心”画上等号,作为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他从十六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父亲告诫他:“行医不为谋利,悬壶济世当以救人为本,”这句话,成为了宋兆普一生的行医准则,从医四十余载,他始终坚持不收挂号费,用最朴实的方式履行着医者的誓言。 2009年春天,一次普通的福利院义诊,成为宋兆普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推开福利院的门,眼前的景象让这位阅历丰富的老中医震惊不已,病房里躺着十几个脑瘫患儿,他们的肋骨清晰可见,薄如纸片的皮肤下甚至能看到内脏的轮廓,更令人揪心的是,一些孩子已经出现严重褥疮,但他们望向医生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求生的光芒。 那一刻,宋兆普心如刀绞,当得知福利院三分之二的弃婴都患有脑瘫,每月光是奶粉钱就要耗去大半预算时,他当即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免费接收这些患儿进行治疗。 这个决定,开启了宋兆普最艰难的人生征程,他先是将自家三层小楼改造成儿童病房,随后叫停医院的装修工程,把原本准备购置设备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奶粉和中药材,面对日益紧张的医院财务状况,他不得不打开那个装有父亲留下百年野山参的老樟木箱。 一批批珍贵的虎骨、羚羊角、天然牛黄被变卖,这些在市场上能卖出天价的传家宝,换来了患儿们急需的营养品和医疗设备,当经济压力达到顶峰时,宋兆普甚至将祖宅抵押给银行,在郊区租下旧厂房改建康复中心。 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料,宋兆普组建了专业的护理团队,手把手培训护工掌握脑瘫儿童的特殊护理技能,他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康复方案,用古老的中医理论为现代医学难题寻找突破口。 2013年冬天,命运之神终于向这位不知疲倦的医者伸出了援手,当民政部调查组看到病历本上整整齐齐贴着的名字,听闻医院这些年仅奶粉就消耗了四吨半时,金庚医院随即被确定为全国脑瘫康复定点机构,每个入院患儿获得五万元专项补助的政策,让宋兆普肩头的重担终于得以减轻。 这份来之不易的认可,让宋兆普的救助之路走得更远,2015年,他的足迹延伸到新疆和田地区,在戈壁深处建立康复中心,为当地脑瘫患儿送去希望,他还自掏腰包为患儿家庭提供路费,请维吾尔族医生到河南培训,架起了一座连接中原与边疆的爱心桥梁。 十五年过去,宋兆普和他的团队已经救治了超过三千名脑瘫患儿,在医院六楼的走廊上,第一批获救孩子的照片依然清晰可见,其中有个叫“党向阳”的小伙子已经成家立业,每年春节都会带着家人来给宋爷爷拜年,这些孩子的笑脸,是对宋兆普最好的回报。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医者宋兆普:人生太短,我要尽可能地多治病救人!》
为什么医生这样高尚的职业会遭人诟病? (•́.̫•̀)!!!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