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卷”独生子女,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曾有新闻讲述,一对高知父母从小严格要求独生女,每天5:30监督其学习多门外语。长期高压下,孩子最终患上精神疾病,即便父母去世留下房产存款,她仍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在精神病院仍保持着凌晨学习的习惯。 独生子女往往承载着家庭的全部期待,高知家庭更易将“出类拔萃”设为硬性目标。但天赋和成长节奏因人而异,过去父母养育多个子女时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如今独生子女却常被单一的“成功标准”推向“高考独木桥”,学不好还常被指责不努力,忽略了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轻松学,有的孩子则需要更温和的引导。 身边有位师范毕业的表姐,自己从自考一路读到博士后,面对成绩普通、爱去网吧的儿子,她选择接纳孩子的成长节奏,最终孩子通过艺术特长考上二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女儿数学成绩一般,她便因势利导,支持女儿成为幼儿园老师,一家人过得温馨和睦。 现实中,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时,仍固守“高期待”,甚至否认孩子生病,本质是把面子看得比孩子健康更重。为人父母要清楚:比起“成才”,让孩子身心健全、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是教育的根本。
父母过度“卷”独生子女,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曾有新闻讲述,一对高知父母从小严格要
静待时光转
2025-04-22 07:04:18
0
阅读: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