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承继》(The Two Popes,2019)是一部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本笃十六世)和乔纳森·普雷斯(饰方济各)主演的剧情片,改编自安东尼·麦卡滕(Anthony McCarten)的剧本。该片聚焦本笃十六世退位前与贝戈格里奥的互动,探讨了两人的关系和教会未来。
这部电影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哪些是艺术虚构?
电影设定在2012年,贝戈格里奥(时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主教)前往梵蒂冈向本笃十六世提交辞职信(因他已到退休年龄75岁)。本笃十六世拒绝接受辞职,并与贝戈格里奥进行了深入对话,讨论教会改革、神学分歧和本笃退位的计划。影片最后,本笃透露他打算退位,并暗示贝戈格里奥可能是继任者。
电影里面有几个核心场景:
◦ 两人在梵蒂冈花园散步,讨论教会问题。
◦ 本笃十六世向贝戈格里奥坦白自己听到“神的声音”要求他退位。
◦ 两人一起看2014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对德国),展现了他们的友谊。
◦ 贝戈格里奥分享了他在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的经历,表达对未能保护神父的内疚。
虽然这部电影非常成功,霍普金斯还得到了奥斯卡提名,但电影毕竟是艺术创作,并不是纪录片,里面有很多虚构的部分。
1、电影中2012年贝戈格里奥前往梵蒂冈与本笃十六世的长时间会面是虚构的。没有历史记录显示贝戈格里奥在2012年专门前往梵蒂冈提交辞职信,或与本笃十六世进行了如此深入的私人对话。
事实上,贝戈格里奥确实在2011年提交了辞职信(因达到75岁退休年龄),但这是通过书面形式提交的,且本笃十六世未接受。
2、世界杯场景:两人一起看2014年世界杯决赛的场景完全是虚构的,旨在展现他们的人性化一面,但没有历史依据。方济各已经很多年不看实况直播了。
3、本笃透露退位计划:电影中本笃提前向贝戈格里奥透露退位计划并暗示他是继任者的情节也是虚构的。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2月11日宣布退位时,这一决定震惊了整个教会,包括贝戈格里奥。据贝戈格里奥自己回忆,他直到退位宣布后才得知此事。最为重要的是,本笃不太可能指定方济各为自己的接班人。
当然,电影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生活。
意识形态分歧:电影准确捕捉了两人之间的神学分歧。本笃十六世的神学保守主义(强调教义和传统)和贝戈格里奥的牧灵开放性(关注穷人和社会正义)是真实的。例如,贝戈格里奥对教会“向外走”(outward-looking)的呼吁与本笃的内向风格形成对比。
阿根廷独裁时期的经历:电影中贝戈格里奥提到他在1976-1983年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肮脏战争”)的经历是真实的。他作为耶稣会省会长,曾因未能保护两名被绑架的神父而受到批评,这一事件确实是他内心的阴影。
本笃十六世的性格:电影中本笃被描绘为严肃、学术性但也有幽默一面,这与现实相符。本笃十六世确实是一位学者型教宗,热爱音乐(尤其喜欢莫扎特),并以其内省性格著称。
方济各的简朴:贝戈格里奥在电影中展现的简朴风格(例如拒绝豪华住所、穿着简单)是真实的,这与他当选教宗后选择住在圣玛尔大之家而不是教宗宫的做法一致。
其中的艺术化处理主要包括:
◦ 电影通过虚构的对话和场景,试图展现两位教宗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友谊。
◦ 例如,电影中本笃十六世弹奏钢琴、贝戈格里奥教他跳探戈的场景是虚构的,但这些情节旨在突出两人的个性差异(本笃的古典严谨与贝戈格里奥的拉美热情)。
◦ 电影还加入了一些真实事件的情感化解读,例如本笃十六世提到自己“失去与上帝的联系”,这可能影射他退位时的精神状态,但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不过,梵蒂冈对《两教宗》的反应较为温和。梵蒂冈官方未正式评论电影,但《梵蒂冈新闻》(Vatican News)的一篇评论称,电影“以艺术形式探讨了两位教宗的个性”,但“并非历史纪录片”。
一些保守派天主教徒批评电影过于美化方济各,同时将本笃十六世描绘为“反派”或“失败者”,认为这不符合两人真实的和谐关系。
《两教宗》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虚构剧情片。虽然它准确捕捉了本笃十六世与方济各的神学分歧、性格差异和一些真实经历(如贝戈格里奥在阿根廷的过去),但核心情节(如2012年的会面、本笃提前透露退位计划)是虚构的。
电影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化叙事展现两位教宗的思想碰撞和友谊,而非提供历史事实。导演费尔南多·梅雷莱斯(Fernando Meirelles)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在采访中也承认,他们的目标是“讲一个好故事”,而非完全还原历史。
本笃十六世与方济各的关系:
在方济各当选前,两人作为枢机和教宗有过正式接触,但因神学立场不同(保守派 vs. 开放派)存在分歧。本笃十六世退位后,两人关系总体融洽,方济各公开表达对本笃的尊重,本笃则遵守承诺不干预教会事务。尽管政策分歧(如拉丁弥撒、性侵危机应对)引发了一些潜在矛盾,但两人未公开冲突。